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2 煤油汽相干燥设备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煤油汽相干燥工艺过程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多孔介质绝缘材料的传热传质机理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1.5.1 整体系统研究 | 第18-19页 |
1.5.2 微观过程研究 | 第19-20页 |
第2章 移动式煤油汽相干燥工艺过程的数学建模 | 第20-45页 |
2.1 变压器煤油汽相干燥技术 | 第20-26页 |
2.1.1 干燥目的 | 第20-21页 |
2.1.2 干燥基本原理 | 第21-22页 |
2.1.3 变压器干燥的方法 | 第22-26页 |
2.2 移动式煤油汽相干燥设备及工艺过程 | 第26-34页 |
2.2.1 MVPD设备系统结构组成 | 第26-32页 |
2.2.2 MVPD设备的工艺流程 | 第32-34页 |
2.3 移动式煤油汽相干燥工艺过程数学建模 | 第34-44页 |
2.3.1 MVPD系统简化,物理量定义和基本假设 | 第34-36页 |
2.3.2 MVPD工艺流程的阶段模型 | 第36-4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3章 MVPD设备系统的传热传质模型与模拟分析 | 第45-62页 |
3.1 移动式煤油汽相干燥设备的单元模型 | 第45-49页 |
3.1.1 蒸发器单元模型 | 第45-46页 |
3.1.2 变压器单元模型 | 第46-49页 |
3.2 移动式煤油汽相干燥设备的物流模型 | 第49-51页 |
3.3 MVPD工艺过程的数值模拟 | 第51-55页 |
3.3.1 模拟计算流程 | 第51-52页 |
3.3.2 模拟计算实例 | 第52-55页 |
3.4 模拟结果与讨论 | 第55-58页 |
3.4.1 模拟结果 | 第55-57页 |
3.4.2 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对比 | 第57-58页 |
3.5 模型的实际应用 | 第58-61页 |
3.5.1 过程参量的合理取值 | 第58-59页 |
3.5.2 设备结构设计参数的影响 | 第59-6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4章 多孔介质绝缘材料的实验观测 | 第62-73页 |
4.1 绝缘材料微观结构的观测 | 第62-64页 |
4.2 测定绝缘纸的孔隙率 | 第64-66页 |
4.3 测定绝缘纸的含湿量 | 第66-68页 |
4.4 观测绝缘纸内煤油的迁移过程 | 第68-72页 |
4.4.1 显微实验台的搭建 | 第68-69页 |
4.4.2 主要实验装置介绍 | 第69-70页 |
4.4.3 实验操作 | 第70页 |
4.4.4 实验观测结果及分析 | 第70-7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5章 绝缘材料多孔介质模型及模拟分析 | 第73-86页 |
5.1 多孔介质的基本物理参量 | 第73-75页 |
5.1.1 孔隙率 | 第73-74页 |
5.1.2 渗透率 | 第74页 |
5.1.3 饱和度 | 第74页 |
5.1.4 有效导热系数 | 第74-75页 |
5.2 绝缘材料中热质传递物理过程分析 | 第75-76页 |
5.2.1 绝缘材料的传质过程 | 第75-76页 |
5.2.2 绝缘材料的传热过程 | 第76页 |
5.3 绝缘材料干燥过程的多孔介质数学模型 | 第76-81页 |
5.3.1 物理模型 | 第77-78页 |
5.3.2 物理量定义和基本假设 | 第78-79页 |
5.3.3 数学建模 | 第79-81页 |
5.4 使用COMSOL Multiphysics模拟分析 | 第81-83页 |
5.5 煤油汽相干燥模拟结果分析 | 第83-85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