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缩略语索引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8页 |
| ABSTRACT | 第8-11页 |
| 前言 | 第11-25页 |
| ·志贺氏菌介绍 | 第11-12页 |
| ·志贺氏菌的致病机理 | 第12-16页 |
| ·机体对志贺氏菌的免疫应答 | 第16页 |
| ·志贺氏菌毒力大质粒上的毒力基因的调控 | 第16-17页 |
| ·志贺氏菌与大肠杆菌之间的进化关系 | 第17-18页 |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9-25页 |
| 第一部分 MG1655 导入志贺氏菌毒力大质粒突变株、志贺氏菌毒力大质粒缺失突变株的构建 | 第25-39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6-31页 |
| 2 结果 | 第31-35页 |
| 3 讨论 | 第35-36页 |
| 4 小结 | 第36-37页 |
| 5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 第二部分 MG1655 野生株、志贺氏菌野生株及相应突变株的蛋白表达谱 | 第39-63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0-46页 |
| 2 结果 | 第46-56页 |
| 3 讨论 | 第56-60页 |
| 4 小结 | 第60页 |
| 5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 第三部分 MG1655 野生株及突变株的复合物分析 | 第63-73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4-67页 |
| 2 结果 | 第67-70页 |
| 3 讨论 | 第70-71页 |
| 4 小结 | 第71页 |
| 5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 文献综述:细菌质粒的驱除 | 第73-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 个人简历 | 第80-81页 |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