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前言 | 第7-15页 |
1 研究概述 | 第7-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4页 |
2.1 对高小华油画创作的宏观研究 | 第9-10页 |
2.2 对高小华艺术创作的微观研究 | 第10-14页 |
3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4页 |
3.1 文献资料法 | 第14页 |
3.2 访谈法 | 第14页 |
3.3 个案研究法 | 第14页 |
3.4 艺术学方法 | 第14页 |
4 论文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1章:高小华的艺术人生 | 第15-27页 |
1.1 军人世家和童年生活 | 第15-17页 |
1.2 青年成名 | 第17-20页 |
1.3 国外游学 | 第20页 |
1.4 游子归来 | 第20-21页 |
1.5 高小华与美术教育 | 第21-27页 |
第2章 高小华艺术油画研究 | 第27-69页 |
2.1 出国前的油画创作(1978-1985) | 第28-46页 |
2.1.1 高小华与 “伤痕美术”及 “四川画派” | 第28-30页 |
2.1.2 高小华与《为什么》 | 第30-36页 |
2.1.3 高小华与《我爱油田》 | 第36-38页 |
2.1.4 高小华与《赶火车》 | 第38-42页 |
2.1.5 高小华与 “布拖人”组画 | 第42-46页 |
2.2 出国后的油画创作(1986-2000) | 第46-52页 |
2.2.1 “彝人系列” | 第46-50页 |
2.2.2 “纽约客”系列 | 第50-52页 |
2.3 归国后的油画创作(2001-2016) | 第52-69页 |
2.3.1 “红地毯”系列 | 第52-53页 |
2.3.2 “都市”、 “后街”系列 | 第53-64页 |
2.3.3 “画室系列” | 第64-69页 |
第3章 高小华主题性大型油画研究 | 第69-86页 |
3.1 《红岩启示录》 | 第69-74页 |
3.1.1 创作背景 | 第70页 |
3.1.2 创作动机 | 第70-71页 |
3.1.3 创作过程 | 第71-73页 |
3.1.4 艺术价值 | 第73-74页 |
3.2 《重庆大轰炸》 | 第74-78页 |
3.2.1 作品概况 | 第74-75页 |
3.2.2 创作过程 | 第75-77页 |
3.2.3 艺术价值 | 第77-78页 |
3.3 《淮海战役陈官庄地区歼灭战》 | 第78-80页 |
3.3.1 作品概况 | 第78页 |
3.3.2 创作过程 | 第78-79页 |
3.3.3 艺术价值 | 第79-80页 |
3.4 《周易·占筮》 | 第80-86页 |
3.4.1 创作背景 | 第80-81页 |
3.4.2 创作过程 | 第81-83页 |
3.4.3 艺术价值 | 第83-86页 |
结论 | 第86-87页 |
参考书目 | 第87-94页 |
附录一:高小华艺术年表 | 第94-100页 |
附录二:读研期间科研活动和成果 | 第100-101页 |
致谢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