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8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二、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9-13页 |
(一)国外研究进展 | 第9-10页 |
(二)国内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三)文献评述 | 第12-13页 |
三、研究方法及思路 | 第13-15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二)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四、研究主要内容与基本结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6-20页 |
一、相关概念 | 第16-17页 |
(一)农业产业化 | 第16页 |
(二)政策性金融 | 第16页 |
(三)商业性金融 | 第16-17页 |
(四)合作性金融 | 第17页 |
二、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一)农业信贷补贴理论 | 第17-18页 |
(二)农村金融市场理论 | 第18页 |
(三)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 第18-20页 |
第三章 云南省农业产业化融资现状和存在主要问题 | 第20-39页 |
一、云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概况 | 第20-23页 |
(一)农产品原料基地规模化发展 | 第21页 |
(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迅猛 | 第21-22页 |
(三)农产品加工能力明显提升 | 第22页 |
(四)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壮大 | 第22页 |
(五)农产品流通体系初步建成 | 第22-23页 |
(六)农业产业化带农惠农促增收效益明显 | 第23页 |
(七)外向型农业快速发展,农业功能不断拓展 | 第23页 |
二、云南省农业产业化融资现状 | 第23-34页 |
(一)融资渠道 | 第23-29页 |
(二)融资需求 | 第29-32页 |
(三)融资供给 | 第32-33页 |
(四)融资特征 | 第33-34页 |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4-39页 |
(一)银行贷款门槛偏高 | 第34-35页 |
(二)缺乏足额、有效的抵押担保物 | 第35-36页 |
(三)信贷配给制约 | 第36-37页 |
(四)涉农金融机构缩减 | 第37-38页 |
(五)法律法规不健全 | 第38-39页 |
第四章 云南省农业产业化融资模式分析 | 第39-48页 |
一、农业产业化融资模式构建的理论分析 | 第39-42页 |
(一)融资模式构建的主要特点 | 第39页 |
(二)融资模式的功能定位 | 第39页 |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和融资模式的运行的目标 | 第39-40页 |
(四)融资模式的划分及组成 | 第40页 |
(五)融资模式构建的基础条件及主要工作 | 第40-41页 |
(六)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阶段与组织模式 | 第41页 |
(七)农业产业化不同发展阶段中融资模式的构建 | 第41-42页 |
(八)农业产业化不同组织模式下融资模式的构建 | 第42页 |
二、国内外先进的农业产业化融资模式借鉴 | 第42-44页 |
(一)国外先进的农业产业化融资模式 | 第42-43页 |
(二)国内先进的农业产业化融资模式 | 第43-44页 |
三、云南省农业产业化融资模式构建 | 第44-48页 |
(一)“政府+产业园区+企业+农户”的融资模式 | 第45页 |
(二)项目融资下的农业庄园融资模式 | 第45-46页 |
(三)龙头企业带动下“公司+农户+示范基地”的融资模式 | 第46页 |
(四)社会投资深入下的“农业旅游模式” | 第46-47页 |
(五)民间资本介入的“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合作金融模式 | 第47-48页 |
第五章 云南省农业产业化财政资金投入的协整分析 | 第48-55页 |
一、花卉产业协整模型的建立 | 第48-53页 |
二、结果分析 | 第53-55页 |
第六章 对策建议 | 第55-62页 |
一、建立健全融资体系 | 第55-56页 |
二、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 第56-57页 |
三、完善信贷投入机制 | 第57-58页 |
四、扩充抵押范围、降低融资风险 | 第58-59页 |
五、引入互联网金融资源 | 第59-60页 |
六、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 | 第60-62页 |
结语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