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人体生理学论文--神经生理学论文

NPC与cPLA2α在小脑突触可塑性中的作用

致谢第1-6页
中文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缩略语第10-15页
1 绪论第15-34页
   ·小脑的解剖与组织结构第15-21页
     ·小脑的输入第18-19页
     ·小脑的组织结构第19-20页
     ·小脑的输出第20-21页
   ·小脑的发育第21-25页
     ·小脑的确切起源部位第23-24页
     ·颗粒细胞的迁移第24-25页
     ·攀援纤维的组织与重建第25页
   ·小脑的功能第25-27页
     ·小脑参与动眼控制第26页
     ·小脑参与的眨眼条件反射(Eyeblink conditioning)第26-27页
     ·小脑参与随意运动第27页
   ·小脑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第27-33页
     ·平行纤维—浦肯野细胞(PF-PC)的长时程抑制(LTD)第29-32页
     ·平行纤维—浦肯野细胞(PF-PC)的长时程增强(LTP)第32页
     ·小脑其他证实存在的突触可塑性第32-33页
   ·讨论第33-34页
2 材料和方法第34-43页
   ·主要仪器设备和试剂第34-35页
     ·仪器设备第34-35页
     ·试剂第35页
   ·实验动物第35-36页
   ·实验方法第36-42页
     ·溶液的配置第36页
     ·小鼠基因鉴定第36-38页
     ·脑片的制备第38-39页
     ·电生理记录第39-42页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42-43页
3 NPC小鼠小脑长时程抑制缺失的机制第43-57页
   ·引言第43-45页
   ·实验结果第45-54页
   ·讨论第54-56页
   ·结论第56-57页
4 cPLA_2α/花生四烯酸通路介导小脑PF-PC去极化兴奋性抑制第57-71页
   ·引言第57-59页
   ·实验结果第59-67页
   ·讨论第67-70页
   ·结论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83页
综述 Niemann-Pick type C疾病对小脑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第83-101页
 摘要第83页
 1 Niemann-Pick type C疾病第83-85页
 2 NPC1与NPC2 的作用第85-87页
   ·NPC1第85-86页
   ·NPC2第86-87页
 3 Niemann-Pick type C disease对小脑的影响第87-90页
   ·NPC基因突变小脑的病理改变第87-88页
   ·浦肯野细胞退行性变的分子机制第88-90页
 4 讨论第90-92页
 参考文献第92-101页
作者简介第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成人眼眶来源脂肪干细胞联合17-beta-雌二醇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修复研究
下一篇:肿瘤相关基因的突变检测及功能和调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