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车辆工程论文--货车论文--敞车论文

铁路运煤敞车的散体货物动侧压力分布规律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6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第12-14页
        1.2.1 试验研究第12页
        1.2.2 理论研究第12-13页
        1.2.3 数值模拟第13-14页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第14-16页
第2章 散体对敞车动侧压力计算方法第16-26页
    2.1 散体对敞车墙壁的作用机理第16-18页
    2.2 散体对敞车侧压力计算标准第18-21页
        2.2.1 美国AAR计算标准第18-19页
        2.2.2 铁道车辆强度设计及试验鉴定规范第19-20页
        2.2.3 C80B计算结果第20-21页
    2.3 散体对敞车动侧压力数值模拟方法第21-25页
        2.3.1 碰撞非线性有限元方法第21-22页
        2.3.2 颗粒离散元方法第22-24页
        2.3.3 本文数值模拟方法第24-25页
    2.4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3章 调车工况下满载敞车的冲击仿真分析第26-42页
    3.1 铁道车辆冲击试验标准第26-27页
    3.2 满载敞车冲击有限元模型第27-32页
        3.2.1 敞车车体模型的简化第28-29页
        3.2.2 散体材料屈服准则第29-30页
        3.2.3 相关参数设置第30-32页
    3.3 敞车冲击结果的评定第32-37页
        3.3.1 车钩冲击力分析第32-33页
        3.3.2 敞车端墙变形分析第33-34页
        3.3.3 敞车车体强度分析第34-37页
    3.4 散体对敞车端墙动侧压力分析第37-40页
        3.4.1 敞车端墙动侧压力分布规律分析第37-38页
        3.4.2 敞车端墙动侧压力合力分析第38-40页
    3.5 调车冲击过程中敞车运动规律分析第40-41页
    3.6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4章 调车工况下散体对敞车动侧压力离散元数值模拟第42-58页
    4.1 PFC离散元模型的建立第42-47页
        4.1.1 敞车车体PFC离散元模型第42-44页
        4.1.2 散体PFC离散元模型第44-46页
        4.1.3 系统参数设置第46-47页
    4.2 散体对敞车静侧压力分析第47-48页
    4.3 敞车的调车工况动态模拟第48-51页
        4.3.1 冲击前后散体颗粒状态第48-49页
        4.3.2 敞车调车工况动态模拟方法第49-51页
    4.4 散体对敞车动侧压力分布规律分析第51-54页
        4.4.1 冲击车与被冲击车动侧压力分布规律对比分析第51页
        4.4.2 不同工况下敞车动侧压力分布规律对比分析第51-53页
        4.4.3 敞车不同测点处动侧压力分布规律对比分析第53-54页
    4.5 散体对敞车侧压力合力分析第54-56页
        4.5.1 散体对敞车作用不同阶段分析第54-55页
        4.5.2 与《规范》标准值对比分析第55页
        4.5.3 散体颗粒参数对侧压力合力影响第55-56页
    4.6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5章 运行工况下散体对敞车动侧压力离散元数值模拟第58-67页
    5.1 垂向小幅振动工况散体对敞车动侧压力离散元数值模拟第58-61页
        5.1.1 敞车垂向小幅振动工况动态模拟第58-59页
        5.1.2 垂向小幅振动工况散体对敞车动侧压力分布规律分析第59页
        5.1.3 垂向小幅振动参数对散体动侧压力分布规律的影响第59-61页
    5.2 曲线运行工况散体对敞车动侧压力离散元数值模拟第61-65页
        5.2.1 敞车曲线运行工况动态模拟第62页
        5.2.2 曲线运行工况散体对敞车动侧压力分布规律分析第62-65页
    5.3 本章小结第65-67页
结论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第73-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SUV轮胎内支撑系统设计与动力学分析
下一篇:基于产品语义学的机械产品形态创新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