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论文--环境保护法论文

我国海洋工程溢油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8页
    1.1 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1.1 论文选题背景第10页
        1.1.2 论文选题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 论文研究方法与创新第13-18页
        1.3.1 论文研究方法第13-14页
        1.3.2 论文写作思路第14-15页
        1.3.3 论文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第15-18页
第2章 海洋工程及海洋工程溢油污染第18-24页
    2.1 海洋工程及其污染第18-20页
        2.1.1 海洋工程的概念第18-19页
        2.1.2 海洋工程污染分类状况第19-20页
    2.2 海洋工程溢油污染第20-23页
        2.2.1 海洋工程溢油污染事故频发第20-22页
        2.2.2 美国墨西哥湾溢油事件引起世界关注第22页
        2.2.3 康菲溢油事故给我国造成的深远影响第22-23页
    2.3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3章 国际社会海洋环境溢油污染的法律制度分析第24-30页
    3.1 海洋环境保护的相关国际公约第24-25页
        3.1.1 20世纪80年代以前相关国际公约的初步发展第24页
        3.1.2 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海洋公约》的诞生第24-25页
        3.1.3 20世纪90年代相关国际公约的历史性飞跃第25页
    3.2 部分国家的相关规定第25-27页
        3.2.1 美国的相关规定第25-26页
        3.2.2 日本的相关规定第26页
        3.2.3 其他国家的相关规定第26-27页
    3.3 国外海洋工程溢油污染防治立法的启示第27-29页
        3.3.1 国际公约对海洋工程溢油污染防治立法的启示第27-28页
        3.3.2 区域公约对海洋工程溢油污染防治立法的启示第28页
        3.3.3 其他国家海洋工程溢油污染防治立法的启示第28-29页
    3.4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4章 我国海洋工程溢油污染法律现状及存在的不足第30-40页
    4.1 我国关于海洋工程溢油污染防治的立法概况第30-32页
        4.1.1 我国海洋工程溢油污染防治的立法沿革第30-32页
        4.1.2 我国海洋工程溢油污染地方性立法第32页
    4.2 我国海洋工程溢油污染防治存在的法律问题第32-39页
        4.2.1 相关法律规定存在缺失和冲突第32-35页
        4.2.2 海洋工程溢油污染防范措施不足第35-36页
        4.2.3 缺乏有效的环境污染赔偿制度第36-37页
        4.2.4 海洋污染公益诉讼法律制度不足第37-39页
    4.3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5章 我国海洋工程溢油污染防治法律的完善第40-54页
    5.1 完善海洋工程溢油污染防治的立法第40-43页
        5.1.1 借鉴国际先进立法经验以弥补立法不足第40-41页
        5.1.2 梳理现有立法体系以明确各部门职责第41-42页
        5.1.3 促进海洋工程溢油污染防治区域协作立法第42-43页
    5.2 构建海洋工程溢油污染防范与应急救援制度第43-47页
        5.2.1 推进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及公众参与机制第43-44页
        5.2.2 完善海洋工程溢油监测及信息公开制度第44页
        5.2.3 建立海洋工程溢油保险制度第44-45页
        5.2.4 设立海洋工程溢油污染基金第45-46页
        5.2.5 完善海洋工程溢油应急反应机制第46-47页
    5.3 完善海洋工程溢油污染赔偿法律制度第47-50页
        5.3.1 进一步明确赔偿法律关系主体内容第47-48页
        5.3.2 制定科学合理的赔偿标准第48-49页
        5.3.3 丰富海洋工程污染赔偿方式第49-50页
    5.4 完善海洋环境污染的公益诉讼制度第50-53页
        5.4.1 明确环境污染公益诉讼的主体范围第50-51页
        5.4.2 确定公益诉讼的诉讼范围第51页
        5.4.3 细化公益诉讼的程序第51-52页
        5.4.4 对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进行奖励第52页
        5.4.5 严格立法防止公益诉讼的滥用第52-53页
    5.5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结论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第59-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公益性捐赠税收法律制度研究
下一篇:卢曼自创生法律系统理论研究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