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NoC的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5-18页 |
第2章 NoC相关技术研究 | 第18-30页 |
2.1 NoC的拓扑结构 | 第18-23页 |
2.1.1 二维NoC的拓扑结构 | 第18-22页 |
2.1.2 三维NoC的拓扑结构 | 第22-23页 |
2.2 NoC的路由算法 | 第23-26页 |
2.2.1 二维NoC的路由算法 | 第24-25页 |
2.2.2 三维NoC的路由算法 | 第25-26页 |
2.3 虚通道技术 | 第26-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3章 虚通道及三维切面拓扑路由算法 | 第30-50页 |
3.1 动态分配虚通道策略研究 | 第30-35页 |
3.1.1 GVC动态分配虚通道策略分析 | 第30-31页 |
3.1.2 SVC动态分配虚通道策略分析 | 第31-32页 |
3.1.3 基于SVC动态分配虚通道策略的改进 | 第32-35页 |
3.2 三维NoC拓扑结构研究 | 第35-40页 |
3.2.1 基于胖蝶拓扑结构的改进 | 第35-36页 |
3.2.2 三维XNoTs拓扑结构分析 | 第36-38页 |
3.2.3 改进的三维NoC拓扑结构 | 第38-40页 |
3.3 基于切面路由技术的改进三维NoC路由算法 | 第40-48页 |
3.3.1 三维NoC的移位容错路由算法分析 | 第40-42页 |
3.3.2 HamFA三维NoC路由算法分析 | 第42-43页 |
3.3.3 PPROM三维NoC路由算法分析 | 第43-45页 |
3.3.4 基于AXNoTs结构的路由算法PFBR | 第45-4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4章 仿真与性能分析 | 第50-62页 |
4.1 三维NoC仿真器的设计 | 第50-55页 |
4.1.1 配置三维拓扑结构 | 第50-51页 |
4.1.2 配置流量模式 | 第51-52页 |
4.1.3 NoC性能指标 | 第52-53页 |
4.1.4 仿真器工作过程 | 第53-55页 |
4.2 仿真结果分析 | 第55-59页 |
4.2.1 均匀随机流量模式 | 第55-56页 |
4.2.2 热点流量模式 | 第56-58页 |
4.2.3 置换流量模式 | 第58-5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9-62页 |
结论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