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临床医学论文--诊断学论文--实验室诊断论文--微生物学检验论文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子流行病学及临床感染特征的研究

本文中的缩略词第7-9页
摘要第9-13页
ABSTRACT第13-16页
前言第17-31页
    1.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物学特性第17-20页
        1.1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形态特征第17-18页
        1.2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结构特征第18-20页
            1.2.1 细胞壁第18页
            1.2.2 荚膜第18页
            1.2.3 表面蛋白第18-19页
            1.2.4 毒素第19页
            1.2.5 酶及其他第19-20页
    2.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流行病学第20-21页
        2.1 定植和感染传染源第20页
        2.2 传播方式第20-21页
        2.3 高危人群第21页
    3.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危害第21-22页
        3.1 菌血症第21页
        3.2 心内膜炎第21-22页
        3.3 迁移性感染第22页
        3.4 脓毒症第22页
        3.5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第22页
    4.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机制第22-23页
        4.1 金黄色葡萄球菌耐受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机制第22-23页
        4.2 金黄色葡萄球菌耐受万古霉素的机制第23页
    5.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子分型方法第23-29页
        5.1 PFGE分型第24-25页
        5.2 MLST分型第25-26页
        5.3 spa分型第26-27页
        5.4 SCCmec分型第27-29页
        5.5 MLVA分型第29页
    6.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29-31页
        6.1 研究目的第29页
        6.2 研究方法第29-30页
        6.3 技术路线第30-31页
第一章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鉴定和药敏试验第31-36页
    1. 材料第31-32页
        1.1 菌株第31页
        1.2 主要试剂及溶液配方第31页
            1.2.1 主要试剂第31页
            1.2.2 主要溶液配方第31页
        1.3 主要仪器第31-32页
    2. 方法第32-33页
        2.1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的准备与培养第32页
        2.2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组DNA提取第32-33页
        2.3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cA基因扩增第33页
        2.4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药物敏感性实验第33页
    3. 结果第33-34页
        3.1 150 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扩增出mecA基因第33-34页
        3.2 150 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谱第34页
    4. 讨论第34-36页
第二章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第36-56页
    1. 材料第36-37页
        1.1 菌株第36页
        1.2 主要试剂及溶液配方第36-37页
            1.2.1 主要试剂第36页
            1.2.2 主要溶液配方第36-37页
        1.3 主要仪器第37页
    2. 方法第37-44页
        2.1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组DNA提取第37页
        2.2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spa分型第37-38页
        2.3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SCCmec分型第38-40页
        2.4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LST分型第40-41页
        2.5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基因pvl、tst-1 扩增第41页
            2.5.1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基因pvl扩增第41页
            2.5.2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基因tst-1 扩增第41页
        2.6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PFGE分型第41-43页
        2.7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LVA分型第43-44页
    3. 结果第44-53页
        3.1 150 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型结果第44-45页
        3.2 150 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SCCmec分型结果第45-46页
        3.3 30 株代表性菌株MLST分型结果第46-49页
        3.4 150 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基因扩增结果第49-51页
            3.4.1 PVL扩增结果第49-50页
            3.4.2 TSST-1 扩增结果第50-51页
        3.5 部分tst1CC5-t002菌株PFGE分型结果第51页
        3.6 tst1CC5-t002 MLVA分型结果第51-52页
        3.7 分子分型的综合分析结果第52-53页
    4. 讨论第53-56页
第三章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临床特征第56-64页
    1. 对象第56页
    2. 方法第56-57页
        2.1 信息收集第56-57页
        2.2 统计学分析第57页
    3. 结果第57-62页
        3.1 150 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样本来源分析第57页
        3.2 感染CC5-SCCmec II-tst-1 阳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患者的病区分布第57-58页
        3.3 感染tst-1 阳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患者的预后分析第58-59页
        3.4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患者的预后与危险因素第59-62页
    4. 讨论第62-64页
全文小结第64-65页
    1. 主要结论及创新点第64页
    2. 展望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5页
博士期间完成的其他课题 课题名称: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性及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第75-95页
    1. 前言第75-78页
        1.1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影响第75-76页
        1.2 鲍曼不动杆菌的多位点序列分型第76页
        1.3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第76-77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77-78页
    2. 材料与方法第78-81页
        2.1 菌株第78页
        2.2 主要试剂第78-79页
        2.3 主要仪器第79页
        2.4 方法第79-81页
    3. 结果第81-86页
        3.1 129 株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的临床资料统计第81-82页
        3.2 129 株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的多位点序列分型第82-84页
        3.3 129 株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谱第84-85页
        3.4 122 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碳青霉烯耐药基因检测第85-86页
    4. 讨论第86-90页
    参考文献第90-95页
附录第95-10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04-105页
个人简历第105-106页
致谢第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猪溶血素在宿主脑膜炎和中毒性休克综合症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下一篇:产业创新体系及其政策工具有效供给关系的研究--以北京生物医药产业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