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11-12页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1.2.1 街道 | 第12页 |
1.2.2 形态控制 | 第12-13页 |
1.3 研究课题的确定 | 第13-14页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1.4.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5 研究内容、方法及框架 | 第14-17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5.3 研究框架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城市形态与街道空间概述 | 第17-35页 |
2.1 城市形态相关理论 | 第17-19页 |
2.1.1 城市形态设计理论 | 第17-18页 |
2.1.2 城市形态控制范畴 | 第18页 |
2.1.3 城市形态控制对象 | 第18-19页 |
2.2 街道空间概念 | 第19-25页 |
2.2.1 基本概念 | 第19-20页 |
2.2.2 街道形成 | 第20-21页 |
2.2.3 街道类型 | 第21-23页 |
2.2.4 街道特点 | 第23-25页 |
2.3 街道空间理论研究 | 第25-27页 |
2.3.1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 | 第25-26页 |
2.3.2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 | 第26-27页 |
2.4 形态控制方法的应用研究 | 第27-34页 |
2.4.1 应用现状 | 第27-28页 |
2.4.2 应用研究 | 第28-3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村镇街道空间形态与问题——实例分析 | 第35-63页 |
3.1 村镇街道发展现状 | 第35-36页 |
3.1.1 街道个性缺乏 | 第35页 |
3.1.2 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 | 第35-36页 |
3.2 实例选择 | 第36页 |
3.3 实例分析 | 第36-60页 |
3.3.1 实例一建水县团山村 | 第36-45页 |
3.3.2 实例二新平县嘎洒镇 | 第45-51页 |
3.3.3 实例三澄江县禄充村 | 第51-58页 |
3.3.4 实例四深圳渔民村 | 第58-60页 |
3.4 对云南坝区村镇空间形态特征总结 | 第60-6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四章 村镇街道空间形态要素与设计方法 | 第63-77页 |
4.1 街道空间形态影响因素 | 第63-67页 |
4.1.1 行为活动影响 | 第63-64页 |
4.1.2 自然环境因素影响 | 第64-65页 |
4.1.3 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 | 第65-67页 |
4.2 街道空间形态要素 | 第67-71页 |
4.2.1 底界面 | 第67-68页 |
4.2.2 侧界面 | 第68-69页 |
4.2.3 顶界面(天际线) | 第69页 |
4.2.4 对景面 | 第69页 |
4.2.5 环境设施 | 第69-71页 |
4.3 街道设计与空间环境 | 第71-72页 |
4.3.1 街道空间设计 | 第71-72页 |
4.3.2 空间景观设计 | 第72页 |
4.4 街道空间设计方法 | 第72-75页 |
4.4.1 图形—背景分析法 | 第72-73页 |
4.4.2 宽高之比法(D/H) | 第73-74页 |
4.4.3 阴角法 | 第74-75页 |
4.4.4 密接法 | 第7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第五章 斗南村街道空间形态要素在本设计应用中的探讨 | 第77-139页 |
5.1 上位规划解读 | 第77-79页 |
5.1.1 政策要求 | 第77页 |
5.1.2 呈贡新区总体规划 | 第77-78页 |
5.1.3 呈贡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 第78-79页 |
5.2 设计研究框架 | 第79页 |
5.3 设计过程 | 第79-90页 |
5.3.1 整治模式确定 | 第79-81页 |
5.3.2 设计背景 | 第81-82页 |
5.3.3 资料收集与分析 | 第82-90页 |
5.4 斗南村街道空间构成要素的控制引导 | 第90-105页 |
5.4.1 空间肌理 | 第90-91页 |
5.4.2 街道界面控制引导 | 第91-100页 |
5.4.3 街道尺度控制引导 | 第100-102页 |
5.4.4 街道公共开敞空间控制引导 | 第102-104页 |
5.4.5 街道环境设施控制引导 | 第104-105页 |
5.5 斗南村街道空间构成要素的设计重构 | 第105-119页 |
5.5.1 街道重构 | 第105-110页 |
5.5.2 节点补充重构 | 第110-112页 |
5.5.3 业态重构 | 第112-114页 |
5.5.4 环境设施重构 | 第114-117页 |
5.5.5 建筑风貌重构 | 第117-119页 |
5.6 设计成果 | 第119-136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136-137页 |
5.8 总结 | 第137-139页 |
5.8.1 对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做出总结 | 第137-138页 |
5.8.2 对未来街道空间设计的展望 | 第138-139页 |
致谢 | 第139-141页 |
参考文献 | 第141-143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143-145页 |
附录B: 图片索引 | 第145-149页 |
附录C: 补充说明 | 第1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