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设计与企业需求的瓶颈—粗纱机造型设计过程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发展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国外发展现状 | 第12页 |
1.2.2 国内发展现状 | 第12-14页 |
第二章 机械装备设计与企业的关系 | 第14-18页 |
2.1 企业对设计的需求 | 第14-15页 |
2.1.1 企业管理对设计的需求 | 第14页 |
2.1.2 企业识别对设计的需求 | 第14页 |
2.1.3 企业传播对设计的需求 | 第14-15页 |
2.1.4 企业发展战略对设计的需求 | 第15页 |
2.2 企业产品设计对企业的影响 | 第15-16页 |
2.2.1 企业产品设计可以提高企业形象 | 第15页 |
2.2.2 企业产品设计可以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 第15-16页 |
2.2.3 企业产品设计可以加强企业凝聚力 | 第16页 |
2.2.4 企业产品设计可以增加企业效益 | 第16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16-18页 |
第三章 设计与企业需求的瓶颈 | 第18-22页 |
3.1 设计与企业需求瓶颈的具体表现 | 第18-21页 |
3.1.1 设计师理想与企业生产能力的距离 | 第18-19页 |
3.1.2 设计师对企业缺乏了解 | 第19页 |
3.1.3 企业与设计师的专业差异 | 第19-20页 |
3.1.4 企业对设计重视不足 | 第20-21页 |
3.2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四章 纺织机械造型设计原则 | 第22-30页 |
4.1 纺织机械造型设计现状 | 第22-23页 |
4.1.1 国外纺织机械品牌造型设计 | 第22-23页 |
4.1.2 国内纺织机械品牌造型设计 | 第23页 |
4.2 纺织机械造型设计原则 | 第23-28页 |
4.2.1 造型设计要满足功能性 | 第24页 |
4.2.2 造型设计应注重质量安全 | 第24-25页 |
4.2.3 造型设计要满足最优加工工艺 | 第25-26页 |
4.2.4 造型设计应兼顾经济合理 | 第26-27页 |
4.2.5 造型设计原则误区 | 第27-28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五章 设计项目分析 | 第30-42页 |
5.1 项目简介 | 第30页 |
5.2 设计文化定义 | 第30-31页 |
5.3 配色选择 | 第31-34页 |
5.3.1 色彩与结构 | 第31-32页 |
5.3.2 色彩搭配与情感 | 第32-34页 |
5.4 设计元素 | 第34-38页 |
5.4.1 大成若缺 | 第34-35页 |
5.4.2 望峰则攀、遇水而桥 | 第35-37页 |
5.4.3 跬步千里 | 第37-38页 |
5.5 设计元素家族系列化 | 第38-4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六章 JWF1458型粗纱机造型设计过程研究 | 第42-66页 |
6.1 自动落纱粗纱机机头设计 | 第42-48页 |
6.1.1 初始形态 | 第42-45页 |
6.1.2 瓶颈方案 | 第45-47页 |
6.1.3 投产方案 | 第47-48页 |
6.2 自动落纱粗纱机机头电气控制柜设计 | 第48-52页 |
6.2.1 初始形态 | 第48-50页 |
6.2.2 瓶颈方案 | 第50-51页 |
6.2.3 投产方案 | 第51-52页 |
6.3 自动落纱粗纱机机尾电器控制柜设计 | 第52-57页 |
6.3.1 初始形态 | 第52-54页 |
6.3.2 瓶颈方案 | 第54-55页 |
6.3.3 投产方案 | 第55-57页 |
6.4 自动落纱粗纱机细节设计 | 第57-65页 |
6.4.1 通风孔设计 | 第57-60页 |
6.4.2 取棉口小门设计 | 第60-61页 |
6.4.3 操作面板设计 | 第61-65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七章 总结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附录 | 第70-74页 |
发表论义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