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5页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页 |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2-15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第一章 国内外内幕信息知情人范围界定的现状 | 第15-26页 |
一、我国现行的内幕交易相关立法现状 | 第15-17页 |
(一)传统内部人:上市公司相关的身份 | 第15页 |
(二)临时内部人:特殊职业相关的身份 | 第15-17页 |
二、法律规定对现实市场中内幕信息知情人的遗漏 | 第17-22页 |
三、发达国家和地区对内幕信息知情人的界定 | 第22-26页 |
(一)部分国家和地区对内幕信息知情人的相关规定 | 第22-23页 |
(二)发达国家和地区对内幕信息知情人的理论发展 | 第23-26页 |
第二章 内幕信息知情人界定的经济分析 | 第26-42页 |
一、内幕信息知情人界定成本效益分析的理论基础 | 第26-29页 |
(一)法律资源的稀缺性理论 | 第26-28页 |
(二)法律的成本收益分析理论 | 第28-29页 |
二、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中内幕信息知情人界定的经济分析 | 第29-35页 |
(一)内幕信息知情人界定的成本及其构成 | 第29-32页 |
(二)内幕信息知情人界定的收益及其构成 | 第32-34页 |
(三)内幕信息知情人内幕交易行为发生的条件分析 | 第34-35页 |
三、内幕信息知情人界定执法成本的经济分析 | 第35-39页 |
(一)内幕信息知情人界限的扩大与保持现状的博弈 | 第35-37页 |
(二)内幕交易人员与监管的博弈 | 第37-38页 |
(三)最优的执法成本选择 | 第38-39页 |
四、内幕信息知情人最优范围的确定 | 第39-42页 |
第三章 界定内幕信息知情人的实现途径 | 第42-49页 |
一、对内幕信息知情人范围的界定应符合经济效率 | 第42-43页 |
二、对不同类型主体设立不同的法律规制 | 第43-46页 |
(一)对不同类型主体设立不同的法律规制的必要性 | 第43-44页 |
(二)对内幕信息知情人进一步分类 | 第44-46页 |
三、建立内幕信息知情人监管机制 | 第46-47页 |
(一)加强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管理制度 | 第46页 |
(二)建立内幕信息知情人员信息公示系统 | 第46-47页 |
四、其他补充机制 | 第47-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内容有关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