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两个栽培稻部分种间杂交种农艺性状杂种优势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缩略词表第10-11页
1 前言第11-22页
    1.1 杂种优势的发现第11-12页
    1.2 杂种优势的假说第12-14页
        1.2.1 杂种优势的显性假说第12页
        1.2.2 杂种优势的超显性假说第12-13页
        1.2.3 杂种优势的上位性假说第13-14页
    1.3 杂种优势形成的表观遗传学第14-15页
    1.4 水稻远缘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现状与展望第15-16页
    1.5 水稻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研究进展及问题展望第16-21页
        1.5.1 关联分析第17页
        1.5.2 水稻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研究进展第17-20页
        1.5.3 问题与展望第20-21页
    1.6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1-22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2-29页
    2.1 非洲栽培稻基因渗入系与部分种间杂交稻农艺性状考察分析第22-24页
        2.1.1 试验材料第22页
        2.1.2 试验方法第22页
        2.1.3 农艺性状考察第22-23页
        2.1.4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23-24页
    2.2 简化基因组测序与农艺性状种间杂种优势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第24-29页
        2.2.1 试验材料第24页
        2.2.2 试验方法第24-29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9-62页
    3.1 部分种间杂交稻的杂种优势鉴定第29-36页
        3.1.1 部分种间杂交种的中亲优势第29-32页
        3.1.2 部分种间杂交种的超亲优势第32-34页
        3.1.3 部分种间杂交种的竞争优势第34-36页
    3.2 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第36-43页
        3.2.1 非洲栽培稻基因渗入系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第36-40页
        3.2.2 部分种间杂交种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第40-43页
    3.3 非洲栽培稻基因渗入系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第43-55页
        3.3.1 简化基因组测序数据量统计第43-48页
        3.3.2 非洲栽培稻基因渗入系的SNP图谱第48-50页
        3.3.3 系统进化树构建第50页
        3.3.4 群体结构分析第50-51页
        3.3.5 主成分分析第51-52页
        3.3.6 非洲栽培稻基因渗入系不同分组间农艺性状的多重比较第52-55页
    3.4 非洲栽培稻基因渗入系农艺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第55-62页
        3.4.1 农艺性状相关QTL定位第55-58页
        3.4.2 部分种间杂交种杂种优势关联位点第58-62页
4 讨论第62-66页
    4.1 部分种间杂交稻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第62-63页
    4.2 非洲栽培稻基因渗入系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第63页
    4.3 非洲栽培稻基因渗入系农艺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第63-65页
    4.4 部分种间杂交种农艺性状杂种优势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5页
附录第75-82页
致谢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家蝇对作物秸秆的转化和利用
下一篇:水稻特殊营养品质基因标记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