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基础科学论文--建筑物理学论文--建筑热工学论文--建筑物围护结构热工技术论文

中小学教学楼外围护体的空间化设计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6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1 当代中小学教育理念与教学空间的变革第9页
        1.1.2 当代中小学教学楼外围护体的变革第9-10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1页
    1.4 相关概念及研究范围第11-14页
    1.5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6 论文框架第15-16页
第二章 外围护体的空间化现象第16-24页
    2.1 外围护体的发展沿革第16-18页
    2.2 外围护体空间化现象的产生第18-24页
        2.2.1 节能趋向第18-20页
        2.2.2 功能趋向第20-21页
        2.2.3 美学趋向第21-24页
第三章 中小学教学楼外围护体的设计影响因素第24-34页
    3.1 人群特点第24-28页
        3.1.1 中小学生行为表现与特点第24-25页
        3.1.2 适应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策略第25-26页
        3.1.3 中小学行为发展对教学空间的需求第26-27页
        3.1.4 教学空间对外围护体的设计影响第27-28页
    3.2 技术发展第28-30页
        3.2.1 材料技术的发展第28-29页
        3.2.2 建造方式的改变第29-30页
    3.3 能源使用第30页
    3.4 政策规范第30-31页
        3.4.1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第30-31页
        3.4.2 其他规范第31页
    3.5 气候地域第31-34页
        3.5.1 外围护体的热工性能第31-33页
        3.5.2 立面的地域性表达第33-34页
第四章 中小学外围护体空间化的案例研究第34-55页
    4.1 中小学教学楼外围护体空间化的功能表达第34-44页
        4.1.1 盥洗储藏类第34-35页
        4.1.2 休息交流类第35-37页
        4.1.3 设备放置类第37-38页
        4.1.4 遮阳采光类第38-41页
        4.1.5 一种特殊的空间化现象—外廊空间第41-44页
    4.2 中小学教学外围护体空间化的形态表现第44-47页
        4.2.1 元素叠加第44-46页
        4.2.2 强调线条第46-47页
        4.2.3 单元排列第47页
    4.3 中小学教学外围护体空间化的材料语言第47-55页
        4.3.1 各类材料属性及表现形式第47-52页
        4.3.2 材料的三维整合第52-55页
第五章 现状调研及项目实践第55-83页
    5.1 中小学教学楼外围护体现状调研第55-65页
        5.1.1 现场考察分析第56-61页
        5.1.2 使用效果反馈第61-65页
    5.2 项目实践第65-83页
        5.2.1 适应中小学建筑的外围护体设计内容第65-68页
        5.2.2 基于外围护体空间化的理想模块设计探索第68-71页
        5.2.3 泰州市双河小学设计第71-83页
结语第83-84页
致谢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87页
附录 泰州市双河小学首轮投标方案及部分施工图图纸第87-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五轴龙门加工中心可靠性分析与评价
下一篇:航站楼出发大厅使用后评价--以南京禄口国际机场T2航站楼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