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巷型景点的密集人群疏散模型与仿真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9-15页 |
1.2.1 人群疏散模型 | 第9-11页 |
1.2.2 群体智能系统 | 第11-12页 |
1.2.3 人群疏散平台 | 第12-15页 |
1.3 研究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6-17页 |
第2章 街巷型景点空间特征和人群特性分析 | 第17-32页 |
2.1 基于智能体的人群疏散模型 | 第17-18页 |
2.1.1 智能体概念 | 第17页 |
2.1.2 智能体与对象的区别和联系 | 第17页 |
2.1.3 智能体系统结构 | 第17-18页 |
2.1.4 智能体参数 | 第18页 |
2.2 街巷型景点介绍 | 第18-21页 |
2.2.1 街巷型景点概念 | 第18-19页 |
2.2.2 街巷型景点特性 | 第19-21页 |
2.3 南锣鼓巷景点空间特征 | 第21-24页 |
2.3.1 南锣鼓巷胡同空间分布 | 第21-22页 |
2.3.2 南锣鼓巷商铺空间分布 | 第22-24页 |
2.4 南锣鼓巷密集人群属性分析 | 第24-28页 |
2.4.1 密集人群年龄属性分析 | 第24-26页 |
2.4.2 密集人群性别属性分析 | 第26-28页 |
2.5 南锣鼓巷空间和密集人群模型设计 | 第28-30页 |
2.5.1 南锣鼓巷场景建模 | 第29-30页 |
2.5.2 智能体对象设计 | 第3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3章 考虑障碍物的BOIDS模型构建 | 第32-46页 |
3.1 粒子群算法 | 第32-37页 |
3.1.1 概念 | 第32页 |
3.1.2 粒子群算法基本原则及特点 | 第32-33页 |
3.1.3 粒子群算法基本思想 | 第33-36页 |
3.1.4 粒子群算法研究方向 | 第36-37页 |
3.2 BOIDS模型 | 第37-38页 |
3.2.1 Boids模型概念 | 第37-38页 |
3.2.2 Boids模型与粒子群算法 | 第38页 |
3.3 BOIDS模型基本规则及原理 | 第38-40页 |
3.3.1 分离(Separation)行为 | 第38-39页 |
3.3.2 队列(Alignment)行为 | 第39页 |
3.3.3 聚集(Cohesion)行为 | 第39页 |
3.3.4 Boid对象基本属性 | 第39-40页 |
3.3.5 Boids模型三规则分析 | 第40页 |
3.4 躲避障碍物的BOIDS规则设计 | 第40-45页 |
3.4.1 躲避规则设计思想 | 第41页 |
3.4.2 躲避障碍物算法设计 | 第41-44页 |
3.4.3 躲避行为与基本规则联系 | 第44-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基于B/S架构的南锣鼓巷密集人群疏散仿真 | 第46-58页 |
4.1 基于B/S轻量版疏散仿真技术环境 | 第46-49页 |
4.1.1 Canvas技术介绍 | 第46-48页 |
4.1.2 JavaScript脚本语言 | 第48-49页 |
4.2 基于B/S的BOIDS规则实现 | 第49-53页 |
4.2.1 分离行为JS代码实现 | 第49-50页 |
4.2.2 队列行为JS代码实现 | 第50-51页 |
4.2.3 聚集行为JS代码实现 | 第51-52页 |
4.2.4 躲避障碍物JS代码实现 | 第52-53页 |
4.2.5 智能体属性JS代码实现 | 第53页 |
4.3 轻量版密集人群疏散仿真与结果分析 | 第53-57页 |
4.3.1 躲避障碍物规则系统实现 | 第54-55页 |
4.3.2 疏散仿真实验 | 第55-56页 |
4.3.3 疏散结果统计分析 | 第56-5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8-60页 |
5.1 研究总结 | 第58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附件1 南锣鼓巷店铺面积统计表 | 第65-70页 |
附件2 不同类型景区基本空间承载标准示例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