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果树园艺论文--浆果类论文--其他论文

蓝莓试管苗玻璃化特性及DNA的MSAP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10-11页
1 文献综述第11-22页
    1.1 蓝莓第11-13页
        1.1.1 蓝莓的形态特征第11页
        1.1.2 蓝莓的功能和价值第11-13页
    1.2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玻璃化现象的研究进展第13-18页
        1.2.1 试管苗玻璃化现象发生的普遍性第13页
        1.2.2 玻璃化试管苗的形态解剖学特征第13-14页
        1.2.3 玻璃化试管苗的生理生化变化第14-15页
        1.2.4 试管苗玻璃化现象发生的影响因素第15-17页
        1.2.5 试管苗玻璃化现象发生的机制第17页
        1.2.6 试管苗玻璃化现象的控制措施第17页
        1.2.7 玻璃化试管苗恢复技术的研究第17-18页
    1.3 MSAP技术的研究进展第18-21页
        1.3.1 MSAP技术的原理第18-19页
        1.3.2 MSAP技术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第19-21页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1-22页
2 蓝莓玻璃化试管苗的显微结构观察和生理生化特性分析第22-44页
    2.1 引言第22页
    2.2 实验材料第22-25页
        2.2.1 植物材料第22页
        2.2.2 主要试剂第22-23页
        2.2.3 主要仪器第23页
        2.2.4 溶液配制第23-25页
    2.3 实验方法第25-35页
        2.3.1 石蜡切片的制作与观察第25-27页
        2.3.2 超薄切片的制作和观察第27页
        2.3.3 相关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第27-35页
    2.4 实验结果第35-41页
        2.4.1 蓝莓玻璃化试管苗形态及显微结构观察第35-37页
        2.4.2 蓝莓玻璃化试管苗超微结构观察第37-38页
        2.4.3 蓝莓玻璃化试管苗生长量与增殖倍数的变化第38页
        2.4.4 蓝莓玻璃化苗组织含水量的变化第38-39页
        2.4.5 玻璃化苗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PAL活性变化第39页
        2.4.6 玻璃化苗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第39页
        2.4.7 玻璃化苗叶片丙二醛含量、相对电导率及活性氧变化第39-40页
        2.4.8 玻璃化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第40-41页
    2.5 讨论第41-42页
    2.6 小结第42-44页
3 蓝莓玻璃化苗与正常苗基因组DNA的MSAP分析第44-58页
    3.1 引言第44页
    3.2 实验材料第44-46页
        3.2.1 植物材料第44页
        3.2.2 主要试剂第44-45页
        3.2.3 主要仪器第45页
        3.2.4 溶液配制第45-46页
    3.3 实验方法第46-51页
        3.3.1 蓝莓基因组DNA的提取与检测第46-47页
        3.3.2 蓝莓DNA甲基化的MSAP分析第47-51页
    3.4 实验结果第51-56页
        3.4.1 蓝莓基因组DNA的检测第51-52页
        3.4.2 蓝莓基因组DNA的双酶切第52页
        3.4.3 连接产物的预扩增第52-53页
        3.4.4 预扩增产物的选择性PCR扩增第53页
        3.4.5 蓝莓玻璃化苗和正常苗DNA甲基化状态差异比较第53-56页
    3.5 讨论第56-57页
    3.6 小结第57-58页
4 蓝莓玻璃化试管苗恢复方法的比较第58-66页
    4.1 引言第58页
    4.2 实验材料第58-59页
        4.2.1 植物材料第58页
        4.2.2 主要试剂第58-59页
        4.2.3 主要仪器第59页
        4.2.4 溶液配制第59页
    4.3 实验方法第59-60页
        4.3.1 材料处理及恢复培养基选择第59-60页
        4.3.2 脱水处理第60页
        4.3.3 叶绿素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测定第60页
    4.4 实验结果第60-63页
        4.4.1 不同培养基对蓝莓玻璃化苗恢复的影响第60-62页
        4.4.2 脱水处理对蓝莓玻璃化试管苗恢复的影响第62-63页
    4.5 讨论第63-65页
    4.6 小结第65-66页
5 结论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3页
附录A 论文所用DNA Marker第73-7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74-75页
致谢第75-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亚油酸修饰的普鲁兰自组装胶束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
下一篇:低磷胁迫下草酸青霉菌BK溶磷的分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