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2-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1 绪论 | 第8-14页 |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 第12-14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 1.3.2 研究框架 | 第12-14页 |
| 2 贫困脆弱性的概念和测度方法 | 第14-23页 |
| 2.1 贫困脆弱性的概念 | 第14-15页 |
| 2.2 贫困脆弱性的定义方法 | 第15-16页 |
| 2.3 贫困脆弱性的测度方法 | 第16-17页 |
| 2.4 家庭未来收入水平估计 | 第17-22页 |
| 2.4.1 家庭收入水平的分布形式 | 第17-18页 |
| 2.4.2 用回归的方法估计收入的均值和方差 | 第18-19页 |
| 2.4.3 对异方差的考虑 | 第19-22页 |
| 2.5 贫困脆弱性的生成 | 第22-23页 |
| 3 实证研究 | 第23-37页 |
| 3.1 数据来源和变量选择 | 第23-30页 |
| 3.1.1 数据来源 | 第23-24页 |
| 3.1.2 变量选择 | 第24-27页 |
| 3.1.3 模型回归结果分析 | 第27-30页 |
| 3.2 贫困的度量与识别 | 第30-34页 |
| 3.2.1 贫困的度量问题--FGT指数 | 第30-31页 |
| 3.2.2 贫困的识别问题--贫困线 | 第31-34页 |
| 3.3 脆弱线的确定 | 第34页 |
| 3.4 可靠性评估--重合率法 | 第34-37页 |
| 4 贫困脆弱性结果分析 | 第37-47页 |
| 4.1 脆弱性的整体分析--脆弱性和贫困的区别与联系 | 第37-38页 |
| 4.2 脆弱性子群分析 | 第38-43页 |
| 4.2.1 地理特征 | 第38-40页 |
| 4.2.2 产业特征 | 第40-41页 |
| 4.2.3 教育特征 | 第41-42页 |
| 4.2.4 年龄特征 | 第42-43页 |
| 4.3 脆弱性根源分解-探索脆弱性的直接原因 | 第43-47页 |
| 5 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47-50页 |
| 5.1 本文结论 | 第47-48页 |
| 5.2 政策建议 | 第48-49页 |
| 5.3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 | 第49-50页 |
| 5.3.1 本文的创新 | 第49页 |
| 5.3.2 本文的不足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 后记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