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新能源公交车产业竞争力研究
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4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1 现实意义 | 第14-15页 |
1.2.2 理论意义 | 第15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 论文创新与不足 | 第15-17页 |
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7-25页 |
2.1 新能源汽车定义与分类 | 第17-19页 |
2.1.1 新能源汽车定义 | 第17页 |
2.1.2 新能源汽车分类 | 第17-19页 |
2.2 相关理论研究 | 第19-25页 |
2.2.1 产业竞争力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2.2.2 产业竞争力评价方法 | 第20-22页 |
2.2.3 钻石模型理论与应用 | 第22-25页 |
3 北京市新能源公交车产业发展现状 | 第25-38页 |
3.1 新能源公交车运营规模 | 第25-29页 |
3.1.1 运营数量发展 | 第25-26页 |
3.1.2 运营线路发展 | 第26-27页 |
3.1.3 产业基础建设 | 第27-29页 |
3.2 产业研发 | 第29-36页 |
3.2.1 研发资金 | 第29-31页 |
3.2.2 科研机构 | 第31-32页 |
3.2.3 产业联盟 | 第32-36页 |
3.3 产业政策 | 第36-38页 |
4 新能源公交车竞争力测评体系构建 | 第38-44页 |
4.1 模型构建 | 第38-39页 |
4.2 指标体系构建 | 第39-43页 |
4.3 算法引入 | 第43-44页 |
5 城市对比分析 | 第44-56页 |
5.1 北京、上海对比分析 | 第45-47页 |
5.2 北京、深圳对比分析 | 第47-49页 |
5.3 北京、杭州对比分析 | 第49-51页 |
5.4 北京、天津对比分析 | 第51-52页 |
5.5 北京、武汉对比分析 | 第52-54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6 对策与建议 | 第56-59页 |
6.1 基础设施仍需完善 | 第56页 |
6.2 坚持新能源公交车为推广重心 | 第56-57页 |
6.3 开放市场,提升市场竞争力 | 第57页 |
6.4 提升“三电”技术 | 第57-58页 |
6.5 完善地区零部件产业 | 第58页 |
6.6 提高产业研发投入力度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附录A | 第62-63页 |
附录B | 第63-65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5-67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