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中国城市规划及建设论文

辽上京城市形态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1 绪论第8-21页
    1.1 研究对象第8-9页
    1.2 研究基础与研究现状第9-16页
        1.2.1 文献资料第9页
        1.2.2 辽上京城址的考古与调查工作第9-13页
        1.2.3 辽上京城址的研究工作第13-16页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第16-21页
        1.3.1 概念界定第16-18页
        1.3.2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3.3 研究方法第19页
        1.3.4 研究框架第19-21页
2 五京与五京制第21-38页
    2.1 五京的空间分布与地域环境的关系第23-26页
        2.1.1 地理环境第23-24页
        2.1.2 道路交通第24-25页
        2.1.3 民族分布第25-26页
    2.2 五京形成的历史第26-30页
        2.2.1 上京第27页
        2.2.2 东京第27-28页
        2.2.3 南京第28-29页
        2.2.4 中京第29页
        2.2.5 西京第29页
        2.2.6 小结第29-30页
    2.3 五京与五京道内州城的关系第30-32页
    2.4 五京的城市功能第32页
    2.5 五京的城市形态概述第32-37页
        2.5.1 上京第32-33页
        2.5.2 东京第33-34页
        2.5.3 南京第34-36页
        2.5.4 中京第36-37页
        2.5.5 西京第37页
    2.6 本章小结第37-38页
3 辽泽区域环境与州城城址研究第38-65页
    3.1 辽泽区域自然环境与文化特点第38-40页
        3.1.1 自然环境第38-39页
        3.1.2 历史沿革第39页
        3.1.3 民族文化第39-40页
    3.2 辽泽聚落与城市的形成第40-43页
        3.2.1 游牧与毡帐第40-43页
        3.2.2 投下城第43页
    3.3 辽泽地区州城形态研究第43-64页
        3.3.1 辽泽内州城列表第44-57页
        3.3.2 选址第57-58页
        3.3.3 城市规模第58-59页
        3.3.4 基本形态和朝向第59-62页
        3.3.5 内部道路与建筑第62页
        3.3.6 关于辽州城建设制度的探讨第62-64页
    3.4 本章小结第64-65页
4 辽上京城市形态研究第65-126页
    4.1 辽上京遗址周边环境第65-69页
        4.1.1 周边山脉水系第65-67页
        4.1.2 相关辽代遗迹第67-69页
    4.2 城市形态相关问题研究第69-102页
        4.2.1 辽上京城的考古信息整理第69-79页
        4.2.2 城墙与城门第79-81页
        4.2.3 朝向第81-83页
        4.2.4 道路第83-84页
        4.2.5 宫城第84-90页
        4.2.6 皇城内建筑物推测第90-93页
        4.2.7 日月宫第93-97页
        4.2.8 汉城内建筑物推测第97-102页
    4.3 辽上京城市形态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第102-119页
        4.3.1 建国前第103-108页
        4.3.2 太祖时期第108-112页
        4.3.3 太宗时期第112-118页
        4.3.4 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第118-119页
    4.4 辽上京城市形态总体特征第119-125页
    4.5 本章小结第125-126页
5 结论第126-128页
致谢第128-129页
参考资料第129-13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134-135页
附录第135-149页

论文共1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美国政府信息公开司法审查研究
下一篇:中国近代公共卫生法制研究(1905-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