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0页 |
引言 | 第10-24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 政治背景 | 第10-11页 |
2. 经济背景 | 第11-12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 实践意义 | 第12页 |
2. 理论意义 | 第12-13页 |
(三) 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6-21页 |
(四) 研究重点、难点和可能创新之处 | 第21-24页 |
1. 研究重点、难点 | 第21-22页 |
2. 可能创新之处 | 第22-24页 |
一、 晋升锦标赛激励制度的前提条件与理论模型 | 第24-36页 |
(一) 晋升锦标赛激励制度的前提条件 | 第24-29页 |
1. 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 第26页 |
2. 职责同构的政府管理模式 | 第26-27页 |
3. 可度量的业绩考核标准 | 第27页 |
4. 相对绩效评估方式 | 第27页 |
5. 地方政府对地方资源有一定的调控能力 | 第27-28页 |
6. 逐级放大的“压力型”政府体制 | 第28-29页 |
7. 政府系统的人事“锁住”效应 | 第29页 |
(二) 晋升锦标赛激励制度作用原理的理论模型 | 第29-36页 |
1. 博弈模型的构建 | 第29-33页 |
2. 模型理论分析 | 第33-36页 |
二、 晋升锦标赛激励制度的作用 | 第36-48页 |
(一) 晋升锦标赛激励制度的正向激励作用 | 第36-40页 |
1. 晋升锦标赛对地方政府官员的激励作用 | 第36-37页 |
2. 晋升锦标赛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 第37-38页 |
3. 晋升锦标赛对地方政府制度创新和治理发展的激励作用 | 第38-40页 |
(二) 晋升锦标赛激励制度的反向激励作用 | 第40-48页 |
1. 晋升锦标赛对地方政府官员的扭曲激励 | 第40-43页 |
2. 晋升锦标赛阻碍中国政府职能转变 | 第43-45页 |
3. 晋升锦标赛妨害中国经济转型 | 第45-48页 |
三、 晋升锦标赛实施过程中委托人的道德风险及原因 | 第48-56页 |
(一) 晋升锦标赛实施过程中委托人的道德风险 | 第48-54页 |
(二) 晋升锦标赛实施过程中委托人存在道德风险的原因 | 第54-56页 |
1. 缺少“刚性”标准导致官员晋升存有“暗箱操作”可能 | 第54页 |
2. 地方官员考核过程中上级领导缺乏有效监督 | 第54页 |
3. 晋升锦标赛“零和博弈”的性质带来强的扭曲激励 | 第54-56页 |
四、 转型时期晋升锦标赛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 | 第56-61页 |
(一) 改革地方官员业绩考核标准,建立科学规范的地方官员考核办法 | 第56-58页 |
(二) 加快民主监督机制建设,将公众满意度作为官员考核的重要因素 | 第58-59页 |
(三) 加强地方官员违规行为处罚力度,遏制其短期政府届别机会主义行为 | 第59页 |
(四) 加强法制建设推进市场经济发展,推动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 | 第59-61页 |
五、 结语和研究不足之处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0页 |
一、 中文类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一) 著作类 | 第63-64页 |
(二) 论文类 | 第64-67页 |
二、 外文类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一) 著作类 | 第67页 |
(二) 论文类 | 第67-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附录 | 第71页 |
(一)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1页 |
(二)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科研项目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