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乡村社区治理研究--影响因素分析与指标体系构建

中文提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导论第12-32页
    第一节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第12-13页
        一 、选题依据第12页
        二 、研究意义第12-13页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第13-20页
        一 、国内外关于乡村社区治理的研究现状第13-18页
        二 、国内外关于城乡关系和城乡一体化的研究现状第18-19页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及乡村社区治理研究趋势第19-20页
    第三节 乡村社区治理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0-29页
        一 、治理理论第20-22页
        二 、社区治理相关理论第22-27页
        三 、新公共管理理论和博弈理论第27-29页
    第四节 研究目标及内容第29-30页
        一 、研究目标第29页
        二 、研究内容第29-30页
    第五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30页
        一 、研究思路第30页
        二 、研究方法第30页
    第六节 可能的创新和不足第30-32页
        一 、创新点第30-31页
        二 、存在的不足第31-32页
第一章 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内涵及其进程分析第32-40页
    第一节 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内涵第32-35页
        一 、城乡发展规划一体化第32-33页
        二 、城乡公民社会发展一体化第33页
        三 、城乡市场经济一体化第33-34页
        四 、城乡生态环境治理一体化第34-35页
    第二节 城乡一体化的本质第35页
    第三节 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分析第35-38页
        一 、城乡一体化进程的现状第36-37页
        二 、发达地区的实践探索第37-38页
    第四节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未来前景第38-40页
第二章 乡村社区治理的基本内涵及其历史沿革梳理第40-61页
    第一节 乡村社区治理的内涵与特征第40-44页
        一 、基本内涵第40-42页
        二 、主要特征第42-44页
    第二节 乡村社区组织机构同城市社区的差异性比较第44-50页
        一 、乡村社区组织结构分析和功能定位第44-46页
        二 、城市社区组织结构分析和功能定位第46-48页
        三 、差异性比较第48-50页
    第三节 我国乡村社区治理的历史沿革梳理第50-55页
        一 、我国乡村社区治理的历史回顾第51-52页
        二 、二十世纪初国家政权的现代化与乡村社区治理的发展第52页
        三 、新中国成立后乡村社区治理的变迁第52-55页
    第四节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乡村社区治理的新问题第55-61页
第三章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乡村社区治理的影响因素分析第61-83页
    第一节 乡村社区治理影响因素的界定与选取第61-63页
        一 、影响因素的界定第62页
        二 、影响因素的选取第62-63页
    第二节 乡村社区治理影响因素构面的确定第63-64页
    第三节 乡村社区治理影响因素分析第64-83页
        一 、公民第65-72页
        二 、政府第72-76页
        三 、市场第76-78页
        四 、社会第78-83页
第四章 乡村社区治理主体的博弈分析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第83-139页
    第一节 乡村社区治理主体的博弈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第83-84页
    第二节 乡村社区治理主体的利益博弈分析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84-132页
        一 、网络分析法第84-85页
        二 、基于治理主体博弈的乡村社区治理的影响因素 ANP 分析第85-132页
    第三节 实证分析第132-139页
        一 、数据选择与处理第132页
        二 、结果分析第132-137页
        三 、影响因素指标权重的聚类分析第137-139页
第五章 政策建议第139-151页
    第一节 提高地方政府执行力,规范地方政府行为第140-143页
    第二节 积极培育民间社会组织,推动乡村社区公民社会的良性发展第143-145页
    第三节 理顺政府与乡村社区的关系,推动由管理向治理的转变第145-147页
    第四节 提高现代公民意识和能力,规范社区公民自治权第147-149页
    第五节 增强乡村社会资本的良性发展,推动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第149-151页
结论第151-153页
参考文献第153-160页
附录 1:调查问卷第160-167页
附录 2:未加权的超级矩阵第167页
附录 3:加权超级矩阵第167-168页
附录 4:极限超级矩阵第168-169页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169-170页
后记第170-171页

论文共1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HOXA基因在人苗勒管发育异常中的致病作用及苗勒管发育异常女性妊娠结局分析
下一篇:我国CBA职业联赛监管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