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特种结构论文--抗震动结构、防灾结构论文--耐震、隔震、防爆结构论文

使用耗能连梁钢板阻尼器的复合连梁实用设计方法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9-18页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第10-17页
        1.2.1 提高连梁延性的措施第10-12页
        1.2.2 被动耗能阻尼器的研究第12-15页
        1.2.3 连梁端部及墙肢边缘构件的研究第15-17页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7-18页
第2章 阻尼器型复合连梁设计方法第18-44页
    2.1 引言第18页
    2.2 复合连梁相关研究第18-24页
        2.2.1 规范相关内容的分析第18-21页
        2.2.2 钢板复合连梁试验分析第21-24页
    2.3 耗能连梁钢板阻尼器有限元模拟第24-28页
        2.3.1 阻尼器有限元模拟第25-27页
        2.3.2 阻尼器受力特征分析第27-28页
    2.4 连梁阻尼器简化计算模型第28-32页
        2.4.1 计算模型提出第28-30页
        2.4.2 初始刚度分析第30-32页
    2.5 阻尼器型复合连梁设计公式第32-43页
        2.5.1 设计公式提出第32-33页
        2.5.2 设计公式验证第33-36页
        2.5.3 对比钢板复合连梁第36-41页
        2.5.4 不同厚度阻尼器对比第41-43页
    2.6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3章 连梁阻尼器的连接构造方案设计第44-72页
    3.1 引言第44页
    3.2 阻尼器参数拓展第44-45页
    3.3 一种新型连接构造第45-46页
    3.4 嵌固区受力特征分析第46-50页
        3.4.1 分析模型建立第46-47页
        3.4.2 分析结果第47-49页
        3.4.3 栓钉数量计算第49-50页
    3.5 嵌固区使用原则第50-54页
        3.5.1 连梁阻尼器内力分布第50-51页
        3.5.2 非主要耗能区长度控制意义第51-52页
        3.5.3 非主要耗能区长度控制方法第52-54页
    3.6 连梁阻尼器的工程应用第54-68页
        3.6.1 工程概况第54-55页
        3.6.2 非主要耗能区长度范围第55-56页
        3.6.3 非主要耗能区长度设计第56-59页
        3.6.4 连梁阻尼器安装方案选择第59-61页
        3.6.5 嵌固区构造可靠性验证第61-68页
    3.7 边缘约束构件的加强措施第68-70页
    3.8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第4章 实施连梁阻尼器结构耗能能力分析第72-89页
    4.1 引言第72页
    4.2 等效方案选择第72-73页
    4.3 原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第73-79页
        4.3.1 结构概况第73页
        4.3.2 结构整体模型建立第73-74页
        4.3.3 原结构分析第74-79页
    4.4 分析目标及实施方案第79-82页
        4.4.1 实施连梁阻尼器的分析目标第79页
        4.4.2 连梁阻尼器实施方案第79-80页
        4.4.3 阻尼器的安装方案第80-82页
    4.5 结构耗能能力分析第82-88页
        4.5.1 模态对比第82-83页
        4.5.2 基底剪力第83-84页
        4.5.3 层间位移角第84-85页
        4.5.4 剪力墙损伤第85页
        4.5.5 耗能能力对比第85-88页
    4.6 本章小结第88-89页
结论第89-90页
参考文献第90-96页
致谢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钢管混凝土格构柱力学性能研究
下一篇:基于无线传感器的斜拉桥模型固有振动耦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