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20页 |
1. 乙肝与肝癌流行病学特点 | 第12-13页 |
2. 乙肝病毒结构和生物学特点 | 第13-14页 |
3. HBsAg 在肝癌中的表达情况 | 第14-15页 |
3.1 HBsAg 在肝癌和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 | 第14-15页 |
3.2 HBsAg 细胞定位 | 第15页 |
4 HBsAg 作为肝癌治疗靶点的可能 | 第15-16页 |
5 本研究的设想和计划 | 第16-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7-20页 |
第二章 HBsAg 单克隆抗体制备 | 第20-40页 |
1 单克隆抗体的概念 | 第20页 |
2 实验目的 | 第20-22页 |
3 材料和方法 | 第22-31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22-24页 |
3.1.1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2页 |
3.1.2 主要实验试剂 | 第22-23页 |
3.1.3 细胞株、实验小鼠 | 第23页 |
3.1.4 试剂配制 | 第23-24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24-31页 |
3.2.1 Balb/C 小鼠的免疫 | 第24-25页 |
3.2.2 小鼠血清抗体效价检测 | 第25页 |
3.2.3 间接 ELISA 方法检测小鼠血清抗体效价 | 第25-26页 |
3.2.4 细胞融合 | 第26-28页 |
3.2.5 杂交瘤细胞的克隆化 | 第28页 |
3.2.6 杂交瘤上清流式细胞检测 | 第28-29页 |
3.2.7 杂交瘤细胞的冻存 | 第29页 |
3.2.8 杂交瘤细胞的复苏 | 第29-30页 |
3.2.9 腹水制备 | 第30页 |
3.2.10 单克隆抗体的纯化 | 第30-31页 |
4. 实验结果 | 第31-36页 |
4.1 小鼠血清效价的检测结果 | 第31-32页 |
4.2 杂交瘤上清 ELISA 检测和流式细胞检测结果 | 第32-35页 |
4.2.1 ELISA 检测结果 | 第32-33页 |
4.2.2 流式细胞检测结果 | 第33-35页 |
4.3 腹水纯化与浓度测定 | 第35-36页 |
5 讨论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第三章 利用杂交瘤细胞上清分析抗体特性 | 第40-62页 |
1.实验目的 | 第40页 |
2. 实验材料 | 第40-41页 |
2.1 标本 | 第40页 |
2.2 仪器设备 | 第40页 |
2.3 主要试剂 | 第40-41页 |
2.4 主要溶液的配方 | 第41页 |
3. 实验方法 | 第41-44页 |
3.1 免疫组织化学 | 第41-43页 |
3.2 流式细胞检测 | 第43-44页 |
3.2.1 肝癌组织细胞制备 | 第43页 |
3.2.2 细胞的处理(取正常人肝细胞进行对照) | 第43-44页 |
4 实验结果 | 第44-59页 |
5 讨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第四章 HBsAg 在癌旁及肝癌细胞中表达特点及其预后分析 | 第62-84页 |
1.背景介绍及实验目的 | 第62-63页 |
2、实验材料 | 第63-64页 |
2.1 标本收集 | 第63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63页 |
2.3 实验主要试剂 | 第63-64页 |
2.4 主要溶液的配方 | 第64页 |
3. 实验方法 | 第64-66页 |
3.1 免疫组织化学 | 第64-66页 |
3.2 免疫组化结果判断 | 第66页 |
3.3 统计分析 | 第66页 |
4 结果 | 第66-76页 |
4.1 患者临床病理资料 | 第66-67页 |
4.2 2 种抗体在肝癌和癌旁组织中与 HBsAg 结合情况 | 第67-69页 |
4.3 2 种抗体在癌旁和肝癌组织中检出率的比较 | 第69页 |
4.4 生存分析 | 第69-74页 |
4.5 COX 风险比例模型分析 | 第74页 |
4.6 HBsAg 在肝癌组织中免疫组化结果 | 第74-76页 |
5 讨论 | 第76-79页 |
6 结论 | 第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4页 |
文献综述 乙肝病毒与肝癌发生的研究进展 | 第84-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9页 |
中英文缩略词汇对照 | 第99-10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第100-101页 |
致谢 | 第101-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