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论我国民事案件的程序分流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前言第8-9页
第一章 我国民事案件程序分流的实践检视第9-22页
    第一节 民事案件程序分流实践的概貌第9-17页
        一、民事案件程序分流实践的程序基础第9-12页
        二、民事案件程序分流实践的沿革及现状第12-15页
        三、民事案件程序分流实践的特点第15-17页
    第二节 民事案件程序分流实践存在的弊端第17-19页
        一、程序分流的依据混乱第17-18页
        二、程序分流的起点不合理第18页
        三、程序分流的结果严重失衡第18页
        四、简易程序与普通程序的转换被滥用第18-19页
    第三节 民事案件程序分流实践弊端的成因第19-22页
        一、法院对程序分流的认识不足第19页
        二、大立案管理模式存在非合理因素第19-20页
        三、民事案件持续增加的严酷现实第20页
        四、法院送达难的困境第20-21页
        五、相关立法和司法解释的缺陷第21-22页
第二章 我国民事案件程序分流的立法透视第22-35页
    第一节 民事案件程序分流的立法解析第22-27页
        一、程序分流的适用条件和范围第22-24页
        二、程序分流的具体规则第24页
        三、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第24-25页
        四、当事人对程序分流的异议权第25页
        五、民事诉讼程序的转换第25-26页
        六、与程序分流相关的其他规定第26-27页
    第二节 民事案件程序分流的立法检讨第27-30页
        一、程序分流的立法严重滞后第27-28页
        二、程序分流的标准缺乏可操作性第28页
        三、程序分流的渠道不完全契合第28-29页
        四、答辩状的任意性规范对程序分流形成阻碍第29页
        五、当事人对程序分流的意思自治存在瑕疵第29-30页
        六、程序转换的条件模糊第30页
        七、案件程序分流的具体规则不完善第30页
    第三节 民事案件程序分流的立法焦点第30-35页
        一、如何确定程序分流的标准第30-32页
        二、如何设定程序分流的始点第32-33页
        三、如何扩大当事人对程序分流的参与权第33-34页
        四、如何定位程序转换尺度的宽与严第34-35页
第三章 我国民事案件程序分流的立法完善第35-46页
    第一节 确立民事案件程序分流的原则第35-37页
        一、案件的程序需求与程序供给相适应第35页
        二、诉讼权利保障与诉讼效率相协调第35-36页
        三、程序分流的法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第36页
        四、法院的职权与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相平衡第36-37页
    第二节 完善民事案件程序分流制度的构想第37-43页
        一、修改简易程序和小额诉讼程序的适用标准第37-38页
        二、确定程序分流的始点第38-40页
        三、细化简易程序转换普通程序的条件和程序第40-41页
        四、适当扩大简易程序审限延长的适用范围第41页
        五、明确民事起诉案件向督促程序转换的条件和程序第41-42页
        六、完善程序适用的异议制度第42-43页
    第三节 健全民事案件程序分流的配套制度第43-46页
        一、设立答辩失权制度第43-44页
        二、完善预交案件受理费的规定第44页
        三、设置专门负责程序分流的审判管理岗第44-45页
        四、优化民事大立案的管理机制第45-46页
结语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0页
致谢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竞业限制法律制度的完善
下一篇:互联网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