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2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1.2 发展进程与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2. 人寿保险信托理论及产品潜在市场需求 | 第12-21页 |
2.1 人寿保险信托理论 | 第12-16页 |
2.1.1 人寿保险信托的涵义 | 第12页 |
2.1.2 人寿保险信托的分类 | 第12-14页 |
2.1.3 相似概念的比较 | 第14-15页 |
2.1.4 人寿保险信托的适用人群 | 第15-16页 |
2.2 人寿保险信托产品潜在市场需求分析 | 第16-21页 |
2.2.1 居民收入的增长及高净值人群的增加提供了潜在市场空间 | 第16-18页 |
2.2.2 人寿保险保费的增长与保险金给付的增加提供了资金保证 | 第18-19页 |
2.2.3 信托业的蓬勃发展为人寿保险信托奠定了坚实基础 | 第19-21页 |
3. 国内外人寿保险信托产品开发的经验与启示 | 第21-29页 |
3.1 美国人寿保险信托产品分析 | 第21-22页 |
3.1.1 运行模式及产品状况 | 第21-22页 |
3.1.2 产品性能分析 | 第22页 |
3.2 日本人寿保险信托产品分析 | 第22-23页 |
3.2.1 运行模式及产品状况 | 第22-23页 |
3.2.2 产品性能分析 | 第23页 |
3.3 台湾地区人寿保险信托产品分析 | 第23-24页 |
3.3.1 运行模式及产品状况 | 第23-24页 |
3.3.2 产品性能分析 | 第24页 |
3.4 大陆地区人寿保险信托产品分析 | 第24-26页 |
3.4.1 运行模式及产品状况 | 第25页 |
3.4.2 产品性能分析 | 第25-26页 |
3.5 国内外人寿保险信托产品比较分析 | 第26-29页 |
3.5.1 异同点 | 第26-27页 |
3.5.2 启示 | 第27-29页 |
4. 人寿保险信托产品设计的原则与主要内容 | 第29-39页 |
4.1 人寿保险信托产品设计的流程与原则 | 第29页 |
4.1.1 信托产品设计的一般流程 | 第29页 |
4.1.2 人寿保险信托产品设计的原则 | 第29页 |
4.2 人寿保险信托产品形态设计 | 第29-33页 |
4.2.1 人寿保险信托运行模式 | 第29-32页 |
4.2.2 人寿保险信托经营模式 | 第32-33页 |
4.3 人寿保险信托法律关系 | 第33-35页 |
4.3.1 人寿保险信托主要当事人及其权利义务 | 第33-34页 |
4.3.2 人寿保险信托合同的主要内容 | 第34-35页 |
4.4 人寿保险信托产品定价 | 第35-39页 |
4.4.1 金融产品定价的基本思想 | 第35-36页 |
4.4.2 人寿保险定价的基本原理 | 第36-37页 |
4.4.3 人寿保险信托产品定价策略 | 第37-39页 |
5. 人寿保险信托具体产品设计构想 | 第39-46页 |
5.1 我国人寿保险信托具体产品种类设计分析 | 第39页 |
5.2 已购买巨额人寿保险预防子女利益争夺型人寿保险信托产品设计方案 | 第39-41页 |
5.2.1 产品形态 | 第39-40页 |
5.2.2 产品合同 | 第40-41页 |
5.2.3 定价策略 | 第41页 |
5.3 养老与子女保障型人寿保险信托产品设计方案 | 第41-43页 |
5.3.1 产品形态 | 第41-42页 |
5.3.2 产品合同 | 第42-43页 |
5.3.3 定价策略 | 第43页 |
5.4 财富传承型人寿保险信托产品设计方案 | 第43-46页 |
5.4.1 产品形态 | 第43-44页 |
5.4.2 产品合同 | 第44-45页 |
5.4.3 定价策略 | 第45-46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46-48页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46-47页 |
6.2 未来研究展望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及发表论文情况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