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9-20页 |
1.1 蜜蜂生物学特征 | 第9-10页 |
1.1.1 蜜蜂生物学 | 第9页 |
1.1.2 东方蜜蜂与西方蜜蜂 | 第9-10页 |
1.2 蜜蜂的价值 | 第10-11页 |
1.2.1 蜜蜂的经济和生态价值 | 第10-11页 |
1.2.2 蜜蜂的生物学研究价值 | 第11页 |
1.3 蜜蜂的学习记忆 | 第11-13页 |
1.4 杀虫剂的应用 | 第13-15页 |
1.4.1 烟碱类杀虫剂的应用 | 第13-14页 |
1.4.2 氟吡呋喃酮的应用 | 第14-15页 |
1.5 杀虫剂对蜜蜂的危害 | 第15-16页 |
1.6 触角电位的原理及其应用 | 第16-18页 |
1.6.1 触角电位原理 | 第16-17页 |
1.6.2 触角电位在昆虫学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1.7 本研究的立论依据和选题意义 | 第18-2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0-28页 |
2.1 实验蜜蜂 | 第20页 |
2.2 实验杀虫剂 | 第20页 |
2.3 不同实验浓度的氟吡呋喃酮溶液的浓度与配制 | 第20-21页 |
2.4 不同浓度氟吡呋喃酮对采集蜂学习记忆的影响 | 第21-23页 |
2.4.1 实验蜂的采集 | 第21页 |
2.4.2 麻醉固定 | 第21-22页 |
2.4.3 淘汰筛选 | 第22页 |
2.4.4 饲喂氟吡呋喃酮 | 第22页 |
2.4.5 学习记忆的检测 | 第22-23页 |
2.5 不同浓度氟吡呋喃酮对幼虫及幼蜂的影响 | 第23-24页 |
2.5.1 蜂群选取及提脾 | 第23页 |
2.5.2 幼虫饲喂杀虫剂 | 第23页 |
2.5.3 蜜蜂孵化 | 第23-24页 |
2.5.4 学习记忆检测实验 | 第24页 |
2.6 采集蜂对不同浓度氟吡呋喃酮的选择偏好性 | 第24-25页 |
2.6.1 采集蜂的召集与训练 | 第24页 |
2.6.2 蜜蜂标记 | 第24页 |
2.6.3 蜜蜂选择实验 | 第24-25页 |
2.7 不同浓度氟吡呋喃酮对蜜蜂摄食量和存活率的影响 | 第25页 |
2.8 采集蜂对不同浓度氟吡呋喃酮触角电位反应的测定 | 第25-27页 |
2.8.1 设备组装 | 第25-26页 |
2.8.2 药品配置 | 第26页 |
2.8.3 触角电位反应检测 | 第26-27页 |
2.8.4 触角电位实验及数据采集 | 第27页 |
2.9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27-28页 |
3 实验结果 | 第28-40页 |
3.1 氟吡呋喃酮对采集蜂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 第28-30页 |
3.2 氟吡呋喃酮对幼虫封盖率的影响 | 第30-31页 |
3.3 氟吡呋喃酮饲喂幼虫学习记忆的影响 | 第31-33页 |
3.4 不同浓度氟吡呋喃酮对采集蜂采集活动的影响 | 第33-34页 |
3.5 不同浓度氟吡呋喃酮对蜜蜂摄食量和存活率的影响 | 第34-39页 |
3.5.1 不同浓度氟吡呋喃酮对蜜蜂摄食量的影响 | 第34-37页 |
3.5.2 不同浓度氟吡呋喃酮对蜜蜂死亡率的影响 | 第37-39页 |
3.6 采集蜂对不同浓度氟吡呋喃酮触角电位反应的测定 | 第39-40页 |
4 讨论 | 第40-43页 |
4.1 氟吡呋喃酮对东方蜜蜂学习记忆的影响 | 第40-41页 |
4.2 氟吡呋喃酮对东方蜜蜂其他行为方面的影响 | 第41-43页 |
5 结论 | 第43-44页 |
5.1 氟吡呋喃酮对东方蜜蜂学习记忆的影响 | 第43页 |
5.2 氟吡呋喃酮对东方蜜蜂其他行为方面的影响 | 第43-44页 |
6 本文创新点和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第44-45页 |
6.1 创新点 | 第44页 |
6.2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2页 |
附录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