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当代中国农村城镇化及其转型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绪论第11-19页
    第一节 选题的理由、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一、选题理由第11页
        二、选题目的第11页
        三、选题意义第11-12页
    第二节 研究现状第12-16页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研究第12-14页
        二、关于农村城镇化的研究第14-15页
        三、人本思想与城镇化的研究第15-16页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第16-17页
        一、研究内容第16-17页
        二、研究的创新之处第17页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7-19页
        一、研究思路第17页
        二、研究方法第17-19页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历史生成和主要内涵第19-25页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历史生成第19-21页
        一、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理论渊源第19-20页
        二、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产生背景第20页
        三、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主体因素第20-21页
        四、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中国化第21页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主要内涵第21-25页
        一、从本体论层面看,现实世界是人实践的产物第22页
        二、从认识论层面看,认识是主体能动性的反映第22-23页
        三、从历史观层面看,人的活动创造人类的历史第23页
        四、从价值论层面看,以人的解放和发展为目标第23-25页
第二章 农村城镇化的内涵、意义和历程第25-32页
    第一节 农村城镇化的内涵第25-26页
        一、农村和城镇第25页
        二、城镇化和农村城镇化第25-26页
    第二节 农村城镇化的意义第26-29页
        一、农村城镇化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第26-27页
        二、农村城镇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第27-28页
        三、农村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第28-29页
    第三节 农村城镇化的历程第29-32页
        一、调整恢复时期第29页
        二、起伏停滞时期第29-30页
        三、持续发展时期第30页
        四、提质转型时期第30-32页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视角下传统农村城镇化反思第32-38页
    第一节 传统农村城镇化中人的主体缺失第32-34页
        一、传统农村城镇化战略的主体缺失第32-33页
        二、传统农村城镇化服务的主体缺失第33页
        三、传统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主体缺失第33-34页
    第二节 传统农村城镇化中人的发展受限第34-36页
        一、农村留守者的发展受限问题第34-35页
        二、进城务工者的发展受限问题第35-36页
        三、城镇居民们的发展受限问题第36页
    第三节 传统农村城镇化中人的权益不平等第36-38页
        一、城乡二元体制导致市民与农民权益不平等第37页
        二、区域发展差距导致各空间人群权益不平等第37-38页
第四章 以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指导农村新型城镇化建设第38-49页
    第一节 更新建设理念,坚持人为核心第38-40页
        一、从“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第38-39页
        二、从“土地扩张”向“人口转换”转变第39-40页
        三、从“物理迁移”向“精神迁移”转变第40页
    第二节 突出农民主体,构建动力机制第40-42页
        一、尊重农民主体地位,优化三元关系第41页
        二、提升农民主体认知,激发参与热情第41-42页
        三、鼓励农民主体参与,优化保障机制第42页
    第三节 服务人的发展,创新建设路径第42-45页
        一、走空间优化之路第43-44页
        二、走城乡一体之路第44页
        三、走生态文明之路第44-45页
    第四节 深化制度改革,破除发展束缚第45-49页
        一、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第46-47页
        二、深化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第47页
        三、深化公共财政制度改革第47-48页
        四、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致谢第52-5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科研成果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自我效能感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作用研究
下一篇: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倦怠研究--以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