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SUMMARY | 第4-5页 |
主要缩略词表 | 第9-10页 |
第一章 研究进展 | 第10-24页 |
1.1.过氧化氢作为信号分子和逆境因子的研究 | 第10-11页 |
1.2 植物向地性研究 | 第11页 |
1.3.乙烯对植物发育调控研究 | 第11-15页 |
1.3.1 乙烯的生理作用 | 第12页 |
1.3.2 乙烯的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3.3 乙烯的合成途径 | 第13-14页 |
1.3.4 乙烯与其他植物激素的相互作用 | 第14-15页 |
1.4 生长素的研究 | 第15-18页 |
1.4.1 生长素的合成 | 第16-17页 |
1.4.2 生长素的运输 | 第17-18页 |
1.5 乙烯与生长素的交叉影响 | 第18-20页 |
1.6 赤霉素 | 第20页 |
1.7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0-21页 |
1.8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1-23页 |
1.8.1 ACC对H_2O_2诱导的豌豆初生根水平弯曲的缓解效应 | 第21页 |
1.8.2 ACC对弯曲根中淀粉与糖等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21-22页 |
1.8.3 ACC对弯曲根中IAA和GA3合成的含量的影响 | 第22页 |
1.8.4 ACC对根系不同部位IAA含量的影响 | 第22页 |
1.8.5 ACC对弯曲根中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的影响 | 第22-23页 |
1.9 技术路线图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4-29页 |
2.1 材料与试剂 | 第24-25页 |
2.1.1 材料处理 | 第24页 |
2.1.2 实验试剂 | 第24-25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25-28页 |
2.2.1 淀粉含量测定方法 | 第25页 |
2.2.2 α-淀粉酶活性测定方法 | 第25-26页 |
2.2.3 可溶性糖含量测定方法 | 第26-27页 |
2.2.4 吲哚乙酸(IAA)氧化酶活性检测方法 | 第27-28页 |
2.2.5 GA3与IAA激素含量的测定方法 | 第28页 |
2.3 统计分析 | 第28-29页 |
第三章 结果分析与结论 | 第29-37页 |
3.1 结果分析 | 第29-35页 |
3.1.1 不同浓度过氧化氢处理对豌豆各部位生长素含量的影响 | 第29-30页 |
3.1.2 ACC单独处理对初生根中IAA与GA3含量的影响 | 第30页 |
3.1.3 ACC对过氧化氢诱导的豌豆初生根弯曲程度的缓解效应 | 第30-32页 |
3.1.4 ACC对过氧化氢处理下豌豆初生根中生长素含量的影响 | 第32页 |
3.1.5 ACC对H_2O_2处理下初生根中IAA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32-33页 |
3.1.6 ACC对过氧化氢处理下初生根中赤霉素含量的影响 | 第33页 |
3.1.7 ACC对过氧化氢处理下初生根中 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 第33-34页 |
3.1.8 ACC对过氧化氢处理下初生根中淀粉含量的影响 | 第34页 |
3.1.9 ACC对过氧化氢处理下初生根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第34-35页 |
3.2 结论 | 第35-37页 |
3.2.1 外源H_2O_2对豌豆初生根根尖、伸长区和芽IAA含量的影响 | 第35页 |
3.2.2 ACC对H_2O_2胁迫下初生根弯曲的缓解作用 | 第35页 |
3.2.3 ACC对H_2O_2胁迫下弯曲初生根根尖和伸长区中生长素含量的影响 | 第35页 |
3.2.4 ACC抑制H_2O_2胁迫下弯曲初生根中淀粉的水解 | 第35页 |
3.2.5 ACC对H_2O_2胁迫下初生根中IAAO活性的影响 | 第35-37页 |
第四章 讨论与展望 | 第37-40页 |
4.1 讨论 | 第37-38页 |
4.1.1 H_2O_2与ACC对豌豆初生根水平弯曲的调控 | 第37页 |
4.1.2 植物对重力的感知和GA3与ACC对其的调控 | 第37-38页 |
4.2 展望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8页 |
致谢 | 第48-50页 |
作者简介 | 第50-51页 |
导师简介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