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阶梯式海堤概述 | 第11-12页 |
1.2 海堤波浪爬高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数值波浪水槽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总体思路 | 第15-16页 |
第2章 波浪水槽数值模拟基本理论 | 第16-28页 |
2.1 前言 | 第16页 |
2.2 水波运动的数学模型 | 第16-19页 |
2.2.1 不可压缩无粘性流体运动的基本方程组 | 第16-17页 |
2.2.2 不可压缩粘性流体运动的基本方程组 | 第17页 |
2.2.3 水波运动的势流理论 | 第17-18页 |
2.2.4 水波理论的边界条件 | 第18-19页 |
2.2.5 水波理论的初始条件 | 第19页 |
2.3 水波的分类和相应的波浪理论 | 第19-22页 |
2.4 湍流模型 | 第22-24页 |
2.4.1 雷诺平均N-S方程组(RANS)的模型 | 第22页 |
2.4.2 RNG κ-ε模型湍流模型 | 第22-24页 |
2.5 自由表面追踪方法—VOF方法 | 第24-25页 |
2.5.1 OF方法概述 | 第24页 |
2.5.2 F函数 | 第24页 |
2.5.3 VOF方法在FLUENT软件中的求解原理 | 第24-25页 |
2.6 求解方法 | 第25-27页 |
2.7 FLUENT求解流动问题的步骤 | 第27页 |
2.8 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数值波浪水槽的建立与验证 | 第28-48页 |
3.1 前言 | 第28页 |
3.2 源造波理论 | 第28-31页 |
3.2.1 控制方程 | 第28-29页 |
3.2.2 质量源项表达式 | 第29-30页 |
3.2.3 消波段处理 | 第30-31页 |
3.3 利用源造波法生成二阶Stokes波 | 第31-33页 |
3.3.1 波浪水槽数值模型的建立 | 第31页 |
3.3.2 波浪水槽数值模型网格划分 | 第31-32页 |
3.3.3 计算参数的设置 | 第32-33页 |
3.3.4 造波源的位置确定 | 第33页 |
3.4 数值波浪水槽的模拟结果分析 | 第33-39页 |
3.4.1 造波区域顶端到自由水面的距离e对所要造波的波形的影响分析 | 第33-38页 |
3.4.2 质量源造波方法的可行性验证 | 第38-39页 |
3.5 阶梯式海堤爬高的数值模型可行性验证 | 第39-47页 |
3.5.1 模型的建立 | 第39-40页 |
3.5.2 网格的划分 | 第40-41页 |
3.5.3 计算参数的设置 | 第41-42页 |
3.5.4 数值结果分析 | 第42-47页 |
3.6 小结 | 第47-48页 |
第4章 阶梯式海堤爬高的特性研究 | 第48-76页 |
4.1 前言 | 第48-49页 |
4.2 研究方案的选取 | 第49-51页 |
4.2.1 波浪要素的选取 | 第49-50页 |
4.2.2 阶梯式海堤数值模型设计参数选取 | 第50-51页 |
4.3 阶梯式海堤爬高数值模拟 | 第51-54页 |
4.3.1 阶梯式海堤与波浪作用的数值模型水槽的建立 | 第52-53页 |
4.3.2 阶梯式海堤与波浪作用的数值模型水槽网格划分 | 第53-54页 |
4.3.3 计算参数的设置 | 第54页 |
4.4 阶梯式海堤爬高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54-75页 |
4.4.1 堤前水深对阶梯式海堤波浪爬高的影响 | 第54-59页 |
4.4.2 海堤外坡坡度对波浪爬高的影响 | 第59-67页 |
4.4.3 阶梯式海堤台阶高度对爬高的影响 | 第67-72页 |
4.4.4 波坦对阶梯式海堤波浪爬高的影响 | 第72-7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5.1 结论 | 第76-77页 |
5.2 展望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附录 | 第81-98页 |
致谢 | 第98-99页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