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8页 |
(一)选题原因及依据 | 第11-12页 |
(二)研究现状述评 | 第12-16页 |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四)创新点与重难点 | 第17-18页 |
一、古代蒙古族“安答”及交往伦理观 | 第18-29页 |
(一)“安答”的涵义 | 第20-21页 |
(二) 结拜“安答”的仪式礼仪 | 第21-22页 |
(三)“安答”关系中蕴含的伦理观念 | 第22-29页 |
二、古代蒙古族“那可儿”及交往伦理观 | 第29-37页 |
(一)“那可儿”作为主从关系 | 第30-34页 |
(二)“那可儿”作为一般陌生他者之间的关系 | 第34-37页 |
三、古代蒙古族“兀鲁黑”及交往伦理观 | 第37-47页 |
(一)“古列堅” | 第37-39页 |
(二)“绥勒牙·兀鲁黑” | 第39-41页 |
(三)“札勒合篾勒·兀鲁黑” | 第41-43页 |
(四)“帖只额克先·可兀” | 第43-47页 |
四、古代蒙古族交往伦理的当代意义 | 第47-55页 |
(一)“那可儿列勒”的基本内涵 | 第47-49页 |
(二)“那可儿列勒”是一种关系性德性 | 第49-50页 |
(三)“那可儿列勒”有利于促进当代人际交往友好和谐 | 第50-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语 | 第59-60页 |
在读时发表论文情况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