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自然地理学论文--部门自然地理学论文--地貌学(地形学)论文--黄土地貌学论文

基于DEM的黄土地貌继承性研究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1页
第1章 绪论第20-37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20-23页
    1.2 研究意义第23页
    1.3 研究综述第23-33页
        1.3.1 地貌继承性相关研究第23-25页
        1.3.2 地貌演化相关研究第25-27页
        1.3.3 黄土地貌继承性相关研究第27-28页
        1.3.4 黄土地貌发育演化相关研究第28-30页
        1.3.5 黄土地貌其他相关研究第30页
        1.3.6 DEM数字地形分析相关研究第30-32页
        1.3.7 三维地质建模相关研究第32页
        1.3.8 小结与讨论第32-33页
    1.4 研究内容和目标第33-34页
        1.4.1 研究目标第33页
        1.4.2 研究内容第33-34页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34-35页
        1.5.1 研究方法第34页
        1.5.2 技术路线第34-35页
    1.6 论文结构第35-37页
第2章 研究区域概况与数据第37-48页
    2.1 研究样区第37-41页
        2.1.1 研究区第37-39页
        2.1.2 实验样区的选择第39-41页
    2.2 研究数据第41-47页
        2.2.1 地质图数据第41-43页
        2.2.2 DEM数据第43-45页
        2.2.3 钻孔物探数据第45-46页
        2.2.4 其它数据第46-47页
    2.3 小结第47-48页
第3章 黄土地貌继承性概念模型第48-70页
    3.1 基本概念第48-50页
        3.1.1 继承性与地貌继承性第48-49页
        3.1.2 黄土地貌继承性第49-50页
    3.2 存在条件与影响因素第50-55页
        3.2.1 存在条件第50-52页
        3.2.2 影响因素第52-55页
    3.3 基本特征第55-59页
        3.3.1 结构复杂性第55-56页
        3.3.2 沉积阶段性第56-58页
        3.3.3 区域差异性第58-59页
    3.4 表达方法第59-61页
    3.5 类型划分第61-67页
        3.5.1 基于黄土成因机理的类型划分第61-62页
        3.5.2 基于空间结构关系的类型划分第62-63页
        3.5.3 基于黄土坡面堆积方式的类型划分第63-64页
        3.5.4 基于地形起伏变化的类型划分第64-65页
        3.5.5 基于空间尺度的类型划分第65页
        3.5.6 基于特征对象偏移的类型划分第65-66页
        3.5.7 基于地层连续性的类型划分第66-67页
    3.6 地学内涵第67-69页
        3.6.1 时间-形态序列黄土地貌演化反演与再现第67-68页
        3.6.2 区域内物质相对总量变化的反映第68页
        3.6.3 地形信息图谱新探索第68-69页
    3.7 小结第69-70页
第4章 黄土下伏古地形重建研究第70-109页
    4.1 总体设计第70-71页
    4.2 宏观尺度下伏古地形重建第71-80页
        4.2.1 基于地质图的下伏地层露头点数据采集第71-74页
        4.2.2 基于空间插值方法的下伏古地形重建第74-80页
    4.3 中观、微观下伏古地形重建第80-89页
        4.3.1 中观尺度高速公路钻孔物探实测第81-85页
        4.3.2 微观尺度EH4地质雷达实测第85-89页
    4.4 下伏古地形重建不确定性分析第89-103页
        4.4.1 插值参数对下伏地形重建的影响第90-98页
        4.4.2 采样点密度对下伏地形重建的影响第98-100页
        4.4.3 不同尺度下伏古地形重建结果对比第100-103页
    4.5 黄土下伏古地形基本特征第103-108页
    4.6 小结第108-109页
第5章 黄土地貌继承性度量指标与分析第109-134页
    5.1 黄土地貌继承性度量指标第109-112页
        5.1.1 指标设计原则第109页
        5.1.2 设计方法第109-110页
        5.1.3 指标组合第110-112页
    5.2 基于统计高程分布特征的黄土地貌继承性分析第112-118页
        5.2.1 高程频率统计变化分析第112-114页
        5.2.2 XY散点相关性分析第114-118页
        5.2.3 DEM格网尺寸影响第118页
    5.3 基于剖面形态特征的黄土地貌继承性分析第118-126页
        5.3.1 剖面形态特征指标第118-119页
        5.3.2 顾及各向异性的剖面形态分析第119-122页
        5.3.3 重点水土流失区宏观剖面特征第122-126页
    5.4 基于地形因子特征的地貌继承性分析第126-133页
        5.4.1 高程积分地貌发育程度变化第126-127页
        5.4.2 黄土堆积厚度第127-129页
        5.4.3 坡面堆积差异第129-133页
    5.5 小结第133-134页
第6章 黄土地貌继承性空间差异性第134-150页
    6.1 黄土地貌继承性的尺度与区域差异性第134-145页
        6.1.1 实验设计第134-137页
        6.1.2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137-145页
    6.2 古今沟道发育的空间差异性第145-148页
        6.2.1 实验设计第145-146页
        6.2.2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146-148页
    6.3 小结第148-150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150-154页
    7.1 结论第150-151页
    7.2 创新点第151-152页
    7.3 问题与展望第152-154页
参考文献第154-17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170-173页
致谢第173-174页

论文共1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刑法从业禁止规定若干问题研究
下一篇:南海争端解决的路径思考--以南海仲裁案为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