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8-20页 |
第一节 问题的由来和选题的意义 | 第8-10页 |
一、孟买恐怖袭击事件暴露出海运反恐的薄弱之处 | 第8-10页 |
二、我国海运反恐面临挑战 | 第10页 |
第二节 与选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7页 |
一、恐怖主义的概念界定 | 第10-14页 |
二、国内学者对美国海运反恐的研究成果 | 第14-16页 |
三、美国海关海运反恐的风险管理思路 | 第16-17页 |
第三节 论文结构与研究方法 | 第17-20页 |
一、论文的结构 | 第17-18页 |
二、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第一章 美国海关集装箱海运反恐机制概述 | 第20-33页 |
第一节 风险管理理论在美国海关海运反恐中的应用 | 第20-23页 |
一、风险管理理论简要介绍 | 第21-22页 |
二、美国海运反恐实践的成功案例 | 第22-23页 |
第二节 美国集装箱海运反恐机制的价值选择 | 第23-24页 |
一、风险防控体现国土安全为反恐的首要任务 | 第23页 |
二、美国借反恐之机推广其价值观 | 第23-24页 |
三、美国海运反恐机制加速合法货物物流速度 | 第24页 |
第三节 美国海关多层次集装箱海运反恐机制 | 第24-33页 |
一、美国集装箱海运反恐机制发展历程 | 第25-29页 |
二、美国海关集装箱海运反恐机制基础架构 | 第29-31页 |
三、美国海关海运集装箱反恐机制的实质内涵 | 第31-33页 |
第二章 集装箱安全倡议(CSI计划)对海运反恐的贡献 | 第33-45页 |
第一节 CSI的发展体现对海运反恐的风险管理 | 第33-38页 |
一、CSI的产生背景以预防恐怖袭击风险为指导思想 | 第33-37页 |
二、对CSI计划的分析与评价 | 第37-38页 |
第二节 CSI计划与24小时预申报规则对海运反恐的作用 | 第38-45页 |
一、集装箱安全预检系统在空间上对海运反恐的贡献 | 第38-40页 |
二、舱单24小时预申报规则在时间对海运反恐的影响 | 第40-45页 |
第三章 海关-贸易伙伴反恐计划(C-TPAT计划) | 第45-55页 |
第一节 C-TPAT计划实质是构建反恐物流链 | 第45-47页 |
一、政府与企业自愿合作反恐是C-TPAT计划的基础 | 第45-46页 |
二、C-TPAT计划吸引守法物流企业协力反恐 | 第46-47页 |
第二节 C-TPAT计划实施程序保证海运反恐严密有效 | 第47-52页 |
一、申请加入的企业须通过反恐认证标准 | 第47-50页 |
二、通过认证企业获得高效物流回报 | 第50-51页 |
三、执行确认实现政府与商界在海运反恐中双赢 | 第51-52页 |
第三节 对C-TPAT计划的评价 | 第52-55页 |
一、预防并降低风险的反恐指导思想贯穿C-TPAT计划 | 第52-53页 |
二、自愿加入难掩政企地位不平等 | 第53页 |
三、政商反恐合作是基于对高效物流利益的认同 | 第53-55页 |
第四章 美国海关集装箱海运反恐机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第55-65页 |
第一节 反恐理念借鉴风险管理思路 | 第55-58页 |
一、以风险管理理念引领反恐机制创新 | 第55-57页 |
二、应用风险管理理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反恐效能 | 第57-58页 |
三、风险可控前提下给合法企业物流便利 | 第58页 |
第二节 反恐机制借鉴西方国家的企业分类管理 | 第58-60页 |
一、企业分类机制是使海运反恐有的放矢 | 第58-59页 |
二、企业分类管理制度对我国海运反恐的借鉴意义 | 第59-60页 |
第三节 反恐共识依靠新型政企伙伴关系 | 第60-62页 |
一、安全与便利是海关与商界反恐的共同目标 | 第60-61页 |
二、构建我国海关与贸易伙伴合作反恐框架 | 第61-62页 |
第四节 海运反恐对陆运反恐也有借鉴意义 | 第62-65页 |
一、通过多边协作双边合作实现检查关口前移 | 第63页 |
二、完善陆路运输的边境贸易预申报制度 | 第63-65页 |
结论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后记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