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序言 | 第9-11页 |
| 一、现行WTO《补贴与反补贴协定》的概述 | 第11-13页 |
| (一)《补贴与反补贴协定》的历史发展 | 第11-12页 |
| 1.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时期 | 第11页 |
| 2.东京回合的《补贴与反补贴守则》时期 | 第11-12页 |
| 3.乌拉圭回合的《补贴与反补贴协定》时期 | 第12页 |
| (二)《补贴与反补贴协定》的完善谈判 | 第12-13页 |
| 1.多哈回合补贴与反补贴谈判 | 第12-13页 |
| 2.多哈回合谈判形成的主席案文 | 第13页 |
| 二、《补贴与反补贴协定》的缺陷分析 | 第13-17页 |
| (一)《补贴与反补贴协定》的实体缺陷 | 第13-15页 |
| 1.隐蔽性补贴定义模糊 | 第13-14页 |
| 2.禁止性补贴范围争议 | 第14-15页 |
| (二)《补贴与反补贴协定》的程序缺陷 | 第15-16页 |
| 1.调查信息提供的具体途径的缺失 | 第15-16页 |
| 2.实体调查的程序规则模糊 | 第16页 |
| (三)《补贴与反补贴协定》目前缺失的一些规定 | 第16-17页 |
| 1.不可诉补贴规则的失效 | 第16页 |
| 2.反规避规则的缺失 | 第16-17页 |
| 三、各方对于完善《补贴与反补贴协定》的建议 | 第17-22页 |
| (一)关于隐蔽性补贴的建议 | 第17-18页 |
| 1.发达国家的建议 | 第17-18页 |
| 2.发展中国家的建议 | 第18页 |
| (二)关于禁止性补贴的建议 | 第18-20页 |
| 1.发达国家的建议 | 第18-19页 |
| 2.发展中国家的建议 | 第19-20页 |
| (三)关于反规避规制的建议 | 第20-21页 |
| 1.发达国家的建议 | 第20-21页 |
| 2.发展中国家的建议 | 第21页 |
| (四)关于不可诉规则的建议 | 第21-22页 |
| 1.发达国家的建议 | 第21页 |
| 2.发展中国家的建议 | 第21-22页 |
| (五)关于程序规则的建议 | 第22页 |
| 1.发达国家的建议 | 第22页 |
| 2.发展中国家的建议 | 第22页 |
| 四、发达国家建议对中国的不利影响与应对策略 | 第22-26页 |
| (一)发达国家建议对中国的不利影响 | 第22-24页 |
| 1.影响中国经济的正常发展 | 第23页 |
| 2.制约中国企业的良好发展 | 第23-24页 |
| (二)中国对于不利影响的应对策略 | 第24-26页 |
| 1.积极参与谈判提出有利中国的完善提案 | 第24页 |
| 2.修订法律与补贴与反补贴协定接轨 | 第24-25页 |
| 3.加强中国的反补贴调查力度 | 第25页 |
| 4.充分利用SCM协定中和中国相关的特殊和差别待遇 | 第25-26页 |
| 结语 | 第26-27页 |
| 参考文献 | 第27-30页 |
| 致谢 | 第30-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