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1 实施土地整治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保障 | 第11页 |
1.1.2 农用地整治是土地整治的重要内容 | 第11-12页 |
1.1.3 国务院部署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 | 第12页 |
1.2 研究目的、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3-16页 |
1.3.1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3-15页 |
1.3.2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5-16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5 技术关键及研究思路 | 第17-21页 |
1.5.1 技术关键与难点 | 第17-18页 |
1.5.2 论文创新点 | 第18-20页 |
1.5.3 研究思路 | 第20页 |
1.5.4 资料来源 | 第20-21页 |
第2章 农用地整治相关概念及方法模型概述 | 第21-27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1-22页 |
2.1.1 土地整治 | 第21页 |
2.1.2 农用地整治 | 第21-22页 |
2.1.3 高标准农田建设 | 第22页 |
2.2 方法模型概述 | 第22-27页 |
2.2.1 地理模拟优化系统GeoSOS | 第22-23页 |
2.2.2 系统聚类 | 第23-24页 |
2.2.3 多智能体的空间优化配置模型AgentLA | 第24-27页 |
第3章 建设用地扩张预测及耕地整治亟需度分析 | 第27-43页 |
3.1 研究区基本概况 | 第27-30页 |
3.1.1 地理位置及自然地理条件 | 第27-28页 |
3.1.2 土地利用现状 | 第28-29页 |
3.1.3 耕地资源利用现状 | 第29-30页 |
3.2 建设用地扩张占用耕地情况 | 第30-40页 |
3.2.1 预测2020年敦化市建设用地空间布局信息 | 第30-39页 |
3.2.2 获取 2016-2020 年间耕地被占用数量、质量信息 | 第39-40页 |
3.3 耕地补充供给分析 | 第40-41页 |
3.4 耕地整治亟需度测算 | 第41-43页 |
第4章 农用地整治规模效应、生态安全性分级与限制因素聚类 | 第43-52页 |
4.1 敦化市农用地整治规模效应分级 | 第43-46页 |
4.1.1 规模效应分级指标选取 | 第43-44页 |
4.1.2 规模效应指标计算及分级 | 第44-45页 |
4.1.3 规模效应分级结果分析 | 第45-46页 |
4.2 敦化市农用地整治生态安全性分级 | 第46-49页 |
4.2.1 生态安全性分级指标选取 | 第46-47页 |
4.2.2 生态安全性分级指标分值确定 | 第47-48页 |
4.2.3 生态安全性分级结果分析 | 第48-49页 |
4.3 敦化市农用地整治限制因素聚类分析 | 第49-52页 |
4.3.1 限制因素选择与分值确定 | 第49-50页 |
4.3.2 限制因素聚类分析 | 第50-52页 |
第5章 农用地整治分区及高标准农田保护区划定 | 第52-63页 |
5.1 敦化市农用地整治分区 | 第52-57页 |
5.1.1 划定农用地整治分区类型 | 第52-54页 |
5.1.2 整治分区结果与限制因素耦合分析 | 第54-57页 |
5.2 敦化市高标准农田保护区划定 | 第57-60页 |
5.2.1 农田适宜性图层制作 | 第57-58页 |
5.2.2 基于AgentLA自动生成高标准农田保护区 | 第58-60页 |
5.3 政策建议 | 第60-63页 |
5.3.1 提升耕地质量等级、优化耕地布局 | 第60-61页 |
5.3.2 推进农业规模经营、健全监管制度 | 第61页 |
5.3.3 创新土地产权结构、严格占补平衡 | 第61-63页 |
第6章 结语 | 第63-66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63-64页 |
6.2 不足与研究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