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英文摘要 | 第6页 |
绪论 | 第9-16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三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四 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4.1 信息可视化的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4.1.1 信息可视化视觉元素研究的状况 | 第11页 |
4.1.2 信息可视化技术研究的状况 | 第11-12页 |
4.1.3 信息可视化交互行为研究的状况 | 第12-13页 |
4.1.4 信息可视化应用研究的状况 | 第13-14页 |
4.2 手机应用程序中信息可视化的研究现状 | 第14页 |
五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六 研究框架 | 第15-16页 |
第一章 信息可视化的界定 | 第16-20页 |
1.1 信息可视化的研究范围 | 第16-17页 |
1.1.1 信息设计和信息可视化的区别 | 第16-17页 |
1.1.2 数据可视化、科学可视化和信息可视化的区别 | 第17页 |
1.2 “信息可视化”的概念剖析 | 第17-19页 |
1.2.1 信息的含义 | 第17-18页 |
1.2.2 可视化的含义 | 第18页 |
1.2.3 “受众”在信息可视化中的重要性 | 第18-19页 |
1.3 小结 | 第19-20页 |
第二章 信息可视化模型的建立 | 第20-23页 |
2.1 信息可视化模型的发展沿革 | 第20-21页 |
2.2 新模型的建立 | 第21-22页 |
2.3 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信息可视化设计过程 | 第23-31页 |
3.1 基于任务目的的受众研究 | 第23-24页 |
3.2 数据分析和编码方式的选择 | 第24-27页 |
3.2.2 根据数据类型进行分析 | 第24-26页 |
3.2.3 根据数据维度进行分析 | 第26-27页 |
3.3 可视化的设计呈现 | 第27-30页 |
3.3.1 可视化编码原则 | 第27-29页 |
3.3.2 可视化呈现方式的选择 | 第29-30页 |
3.4 小结 | 第30-31页 |
第四章 手机应用程序中信息可视化设计的特点 | 第31-33页 |
4.1 可对不同用户实行精准的信息推送 | 第31页 |
4.2 数据类型多数据易更新 | 第31页 |
4.3 可视化呈现方式以交互式为主 | 第31-32页 |
4.4 设备条件以及设计规范等对可视化设计存在限制 | 第32页 |
4.5 信息传播环境复杂 | 第32页 |
4.6 小结 | 第32-33页 |
第五章 老年人健康监护类手机应用程序的信息可视化设计的实践 | 第33-46页 |
5.1 “Hello. health”手机应用程序的用户研究 | 第33-36页 |
5.1.1 主体用户的确定 | 第33页 |
5.1.2 针对主体用户进行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 第33-34页 |
5.1.3 主体用户研究 | 第34页 |
5.1.4 其他用户类型的确定 | 第34-35页 |
5.1.5 根据用户研究结果设定设计要求 | 第35-36页 |
5.2 信息分析和可视化设计 | 第36-45页 |
5.2.1 血压监测页面的可视化呈现 | 第36-38页 |
5.2.2 血糖监测页面的可视化呈现 | 第38-41页 |
5.2.3 运动监测页面的可视化呈现 | 第41页 |
5.2.4 睡眠监测页面的可视化呈现 | 第41-42页 |
5.2.5 统计页面的可视化呈现 | 第42-45页 |
5.3 设计评估 | 第45-46页 |
总结和展望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附录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