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23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对质量的保障要求 | 第10页 |
(二)多元主体对大学的利益需求亟待满足 | 第10-11页 |
(三)“U-Multirank”评价体系的多元内涵可供思考与借鉴 | 第11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11-13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二)实践意义 | 第12-13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3-18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第13-15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5-18页 |
四、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20页 |
(一)大学评价 | 第18-19页 |
(二)大学排名 | 第19页 |
(三)“U-Multirank” | 第19-20页 |
五、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20-21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20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六、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21-23页 |
(一)选题 | 第21页 |
(二)内容 | 第21页 |
(三)方法 | 第21-23页 |
第一章 对多元缺失的回应——“U-Multirank”的由来 | 第23-33页 |
一、大学排名的历史与批判 | 第23-28页 |
(一)大学排名的历史 | 第23-25页 |
(二)大学排名的批判 | 第25-28页 |
二、“U-Multirank”的产生 | 第28-32页 |
(一)欧洲多元高等教育的背景 | 第28-30页 |
(二)推出“U-Multirank” | 第30-32页 |
三、小结 | 第32-33页 |
第二章 对多元理论的运用——“U-Multirank”的理念 | 第33-42页 |
一、“U-Multirank”的理论根源 | 第33-37页 |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下的多元主体参与 | 第33-35页 |
(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下的系统化设计 | 第35-36页 |
(三)评价论下的多元化评价 | 第36-37页 |
二、“U-Multirank”的理念解析 | 第37-40页 |
(一)使命多样性理念 | 第38页 |
(二)多维理念 | 第38-39页 |
(三)同类比较理念 | 第39页 |
(四)多层细分理念 | 第39页 |
(五)用户驱动理念 | 第39-40页 |
三、小结 | 第40-42页 |
第三章 对多元系统的运行——“U-Multirank”的实践 | 第42-71页 |
一、“U-Multirank”的系统化排名过程 | 第42-55页 |
(一)院校分类基础 | 第42-45页 |
(二)指标体系覆盖 | 第45-48页 |
(三)数据采集处理 | 第48-52页 |
(四)结果生成呈现 | 第52-55页 |
二、“U-Multirank”的个性化排名定制 | 第55-60页 |
(一)个性化排名的定制逻辑 | 第55-56页 |
(二)个性化排名的定制举例 | 第56-60页 |
三、“U-Multirank”的稳步化发展之路 | 第60-70页 |
(一)“U-Multirank”的发展成绩 | 第61-63页 |
(二)“U-Multirank”的相关回应 | 第63-66页 |
(三)“U-Multirank”的改进方向 | 第66-70页 |
四、小结 | 第70-71页 |
第四章 对多元评价的思考——“U-Multirank”的审视与启示 | 第71-77页 |
一、“U-Multirank”的审视 | 第71-75页 |
(一)“U-Multirank”的经验 | 第71-73页 |
(二)“U-Multirank”的不足 | 第73-75页 |
二、“U-Multirank”的启示 | 第75-76页 |
(一)思想层面的多元化理念 | 第75页 |
(二)制度层面的系统化实践 | 第75-76页 |
三、小结 | 第76-77页 |
结语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5页 |
后记 | 第85-86页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