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6-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7页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6-17页 |
1.2 发动机缸套的介绍 | 第17-20页 |
1.2.1 铸铁缸套的发展现状 | 第18-19页 |
1.2.2 铝合金缸套的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3 离心铸造简介 | 第20-25页 |
1.3.1 离心铸造的特点 | 第22-23页 |
1.3.2 离心铸造的主要工艺参数 | 第23-25页 |
1.4 课题来源及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第二章 数值模拟离心铸造铝合金缸套 | 第27-37页 |
2.1 数值模拟软件 | 第27-28页 |
2.2 数值模拟过程 | 第28-35页 |
2.2.1 铸件及浇注系统的有限元模型 | 第28-29页 |
2.2.2 铸造工艺参数的选择 | 第29-32页 |
2.2.3 充型及凝固过程数值模拟 | 第32-35页 |
2.3 数值模拟结果 | 第35-36页 |
2.3.1 离心铸造正交试验设计 | 第35页 |
2.3.2 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35-3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离心铸造过共晶铝硅合金缸套的制备工艺 | 第37-52页 |
3.1 引言 | 第37页 |
3.2 实验方案及技术路线图 | 第37-38页 |
3.3 实验材料及设备 | 第38-39页 |
3.4 实验方法 | 第39-43页 |
3.4.1 合金熔炼 | 第39页 |
3.4.2 变质处理 | 第39-40页 |
3.4.3 离心铸造及热处理 | 第40-41页 |
3.4.4 组织观察及硬度测试 | 第41-43页 |
3.5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3-50页 |
3.5.1 组织观察 | 第43-45页 |
3.5.2 缸套不同位置的初生硅含量及尺寸 | 第45-48页 |
3.5.3 显微硬度 | 第48页 |
3.5.4 宏观硬度 | 第48-50页 |
3.6 离心转速对Al-18wt.%Si合金的影响 | 第50-51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离心铸造灰铸铁缸套的切削性能研究 | 第52-72页 |
4.1 引言 | 第52页 |
4.2 灰铸铁切削性能的影响因素 | 第52-55页 |
4.2.1 灰铸铁中的硬质点颗粒 | 第52-53页 |
4.2.2 灰铸铁中的石墨形态 | 第53-54页 |
4.2.3 珠光体基体 | 第54-55页 |
4.3 实验方案设计 | 第55-56页 |
4.4 缸套的切削性能 | 第56-60页 |
4.4.1 切削力实验设计 | 第57-58页 |
4.4.2 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 第58-60页 |
4.5 缸套的力学性能 | 第60-61页 |
4.5.1 宏观硬度 | 第60-61页 |
4.5.2 显微硬度 | 第61页 |
4.6 微观组织结果 | 第61-67页 |
4.6.1 石墨形态 | 第61-65页 |
4.6.2 珠光体组织 | 第65-67页 |
4.6.3 小结 | 第67页 |
4.7 组织形态对切削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67-70页 |
4.7.1 组织形态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67-68页 |
4.7.2 组织形态对切削性能的影响 | 第68-70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五章 论文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5.1 论文总结 | 第72-73页 |
5.2 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