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引言 | 第7-10页 |
第1章 当事人协力义务的内涵与性质 | 第10-13页 |
1.1 内涵 | 第10-11页 |
1.2 性质 | 第11-13页 |
第2章 当事人协力义务的理论根据分析 | 第13-20页 |
2.1 当事人协力义务的正当性分折 | 第13-17页 |
2.2 当事人协力义务的必要性分析 | 第17-18页 |
2.2.1 举证责任理论的局限性 | 第17-18页 |
2.2.2 真实义务的局限 | 第18页 |
2.3 当事人协力义务的价值基础研究 | 第18-20页 |
2.3.1 准确 | 第18-19页 |
2.3.2 公正 | 第19页 |
2.3.3 和谐 | 第19页 |
2.3.4 效率 | 第19-20页 |
第3章 当事人协力义务的发展历程与我国发展历程的比较 | 第20-28页 |
3.1 大陆法系中的当事人协力义务 | 第20-23页 |
3.1.1 德国 | 第20-21页 |
3.1.2 日本 | 第21-22页 |
3.1.3 我国台湾地区 | 第22-23页 |
3.2 英美法系中的当事人协力义务 | 第23-24页 |
3.3 我国法律中的当事人协力义务 | 第24-26页 |
3.4 我国有关当事人协力义务立法论的问题分析 | 第26-28页 |
第4章 当事人协力义务的分类及出现的问题 | 第28-37页 |
4.1 当事人之当事人协力义务 | 第28-33页 |
4.1.1 当事人受讯问义务 | 第29-31页 |
4.1.2 当事人文书提出义务 | 第31页 |
4.1.3 当事人勘验协力义务 | 第31-33页 |
4.2 当事人协力义务负担的要件 | 第33-34页 |
4.2.1 承担证明责任的当事人已尽具体化义务 | 第33-34页 |
4.2.2 当事人在明确纠纷事实方面可期待 | 第34页 |
4.2.3 程序要件 | 第34页 |
4.3 当事人协力义务的适用时间 | 第34-35页 |
4.4 违反当事人协力义务的法律后果 | 第35页 |
4.4.1 不利推定 | 第35页 |
4.4.2 举证责任减轻直至证明责任转换 | 第35页 |
4.4.3 强制措施 | 第35页 |
4.5 协力义务的界限 | 第35-37页 |
4.5.1 排除个人隐私、商业秘密或可致刑事追诉危险的陈述与证据 | 第36页 |
4.5.2 探知义务及其界限 | 第36-37页 |
第5章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