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2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20页 |
1.1.1 有机金属卤化物钙钛矿的历史背景 | 第11-12页 |
1.1.2 金属卤化物钙钛矿的基本原理 | 第12-15页 |
1.1.2.1 马德隆常数和晶格能 | 第12页 |
1.1.2.2 相变及其成因 | 第12-13页 |
1.1.2.3 带位置和能带调协 | 第13-15页 |
1.1.3 太阳能电池的原理及结构 | 第15-17页 |
1.1.4 制备高效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方法 | 第17-20页 |
1.1.4.1 溶液法:一步法对两步法涂层 | 第17-18页 |
1.1.4.2 气相沉积法(热蒸发法) | 第18-19页 |
1.1.4.3 溶剂工程 | 第19-20页 |
1.1.5 长期稳定性 | 第20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20-23页 |
1.2.1 器件效率演变 | 第20-22页 |
1.2.2 平面异质结和电子选择层 | 第22页 |
1.2.3 空穴传输/选择层:对效率和长期稳定性的影响 | 第22-23页 |
1.3 本课题的选题意义及取得的进展 | 第23-25页 |
1.3.1 基于无空穴传输层的碘化银量子点/钙钛矿薄膜的太阳能电池 | 第23页 |
1.3.2 基于碘铜银三元化合物空穴传输材料的钙钛矿薄膜太阳能电池 | 第23-25页 |
第2章 实验仪器、试剂及表征 | 第25-28页 |
2.1 实验涉及的仪器设备 | 第25页 |
2.2 实验所涉及的试剂 | 第25-26页 |
2.3 表征测试详细内容 | 第26-28页 |
2.3.1 物相表征 | 第26页 |
2.3.2 形貌表征 | 第26-27页 |
2.3.3 组分分析 | 第27页 |
2.3.4 光学带隙、瞬态表面光电压谱以及J-V曲线的测定 | 第27-28页 |
2.3.4.1 光学带隙的测定 | 第27页 |
2.3.4.2 瞬态表面光电压谱测试 | 第27页 |
2.3.4.3 J-V曲线的测定 | 第27-28页 |
第3章 基于无空穴传输层的碘化银量子点/钙钛矿薄膜太阳能电池器件 | 第28-62页 |
3.1 前言 | 第28-29页 |
3.2 醋酸铅一步法制备钙钛矿薄膜 | 第29-35页 |
3.2.1 基底材料的处理 | 第29页 |
3.2.2 空穴传输层Agl的制备 | 第29页 |
3.2.3 醋酸铅一步法制备钙钛矿薄膜 | 第29页 |
3.2.4 薄膜的组成及形貌表征 | 第29-33页 |
3.2.5 光电性能测试 | 第33-35页 |
3.2.5.1 钙钛矿薄膜太阳能电池器件的组装 | 第33页 |
3.2.5.2 光电性能测试 | 第33-35页 |
3.3 碘化铅两步法制备钙钛矿薄膜 | 第35-47页 |
3.3.1 碘化铅两步法制备钙钛矿薄膜 | 第35-36页 |
3.3.2 薄膜的组成及形貌表征 | 第36-43页 |
3.3.3 光电性能测试 | 第43-46页 |
3.3.3.1 钙钛矿薄膜太阳能电池器件的组装 | 第43页 |
3.3.3.2 光电性能测试 | 第43-46页 |
3.3.4 稳定性测试 | 第46-47页 |
3.4 反溶剂法制备钙钛矿薄膜 | 第47-52页 |
3.4.1 反溶剂法制备钙钛矿薄膜 | 第47页 |
3.4.2 薄膜的形貌表征 | 第47-50页 |
3.4.3 光电性能测试 | 第50-52页 |
3.4.3.1 钙钛矿薄膜太阳能电池器件的组装 | 第50-51页 |
3.4.3.2 光电性能测试 | 第51-52页 |
3.5 钙钛矿薄膜太阳能电池器件的性能及理论支持 | 第52-61页 |
3.5.1 碘化银与钙钛矿薄膜的紫外吸收 | 第52-53页 |
3.5.2 碘化银量子点/钙钛矿共混层的XPS测试 | 第53-56页 |
3.5.3 碘化银量子点/钙钛矿共混层的TEM和EDS测试 | 第56-58页 |
3.5.4 无空穴传输层的反结构ITO/ (Agl QDs/perovskite)/ PCBM/Ag电池高效率的理论支持 | 第58-6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4章 基于碘化铜银三元化合物空穴传输材料的钙钛矿薄膜太阳能电池器件 | 第62-78页 |
4.1 前言 | 第62页 |
4.2 两步法制备钙钛矿薄膜 | 第62-69页 |
4.2.1 基底材料的处理 | 第62-63页 |
4.2.2 空穴传输材料Ag_(0.6)Cu_(0.4)I的制备与表征 | 第63-64页 |
4.2.2.1 原位制备Ag_(0.6)Cu_(0.4)I | 第63页 |
4.2.2.2 表征Ag_(0.6)Cu_(0.4)I材料 | 第63-64页 |
4.2.3 钙钛矿薄膜的制备及表征 | 第64-69页 |
4.2.3.1 制备钙钛矿薄膜的第一步一碘化铅的制备与表征 | 第64-66页 |
4.2.3.2 钙钛矿薄膜的制备与表征 | 第66-69页 |
4.3 一步法制备钙钛矿薄膜 | 第69-72页 |
4.3.1 基底材料的处理 | 第69页 |
4.3.2 空穴传输材料Ag_(0.6)Cu_(0.4)I的制备与表征 | 第69页 |
4.3.3 钙钛矿薄膜的制备及表征 | 第69-72页 |
4.4 钙钛矿薄膜的器件效率及机理研究 | 第72-77页 |
4.4.1 组装电池器件及效率 | 第72-74页 |
4.4.2 霍尔效应与紫外测试 | 第74-75页 |
4.4.3 TPV与拉曼测试 | 第75-7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78-79页 |
5.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6页 |
硕士期间成果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