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政治论文

流行文化大众表达视角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7页
    1.1 选题来源第11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1-12页
    1.3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5页
    1.4 研究的重、难点及创新之处第15页
    1.5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第15-17页
第二章 流行文化大众表达的理论概述第17-23页
    2.1 流行文化的内涵第17页
    2.2 流行文化大众表达的内涵第17-18页
    2.3 流行文化大众表达的特点第18-19页
        2.3.1 参与性第18页
        2.3.2 主体性第18页
        2.3.3 创造性第18-19页
    2.4 流行文化大众表达的理论范式第19-23页
        2.4.1 流行文化大众表达的形式第19-20页
        2.4.2 流行文化大众表达的内容第20-21页
        2.4.3 流行文化大众表达的功能第21-23页
第三章 流行文化大众表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结合的可行性第23-29页
    3.1 流行文化大众表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结合的必要性第23-26页
        3.1.1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第23-25页
        3.1.2 流行文化大众表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结合的意义第25-26页
    3.2 流行文化大众表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结合的可能性第26-29页
        3.2.1 对象一致第26页
        3.2.2 过程一致第26-27页
        3.2.3 目标一致第27-29页
第四章 流行文化大众表达视角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的构建第29-37页
    4.1 流行文化大众表达视角下构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应坚持的基本要求第29-30页
        4.1.1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流行文化大众表达第29-30页
        4.1.2 尽量消除流行文化大众表达的负面影响第30页
    4.2 教学形式上,充分利用新媒体,既激发兴趣又了解学生第30-32页
    4.3 教学过程中,既彰显学生个性又引导统一学生思想第32-33页
    4.4 教学效果上,既培养理性判断能力又塑造正确价值观第33-37页
第五章 流行文化大众表达视角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的实践案例分析——以《体味文化》为例第37-43页
    5.1 《体味文化》教学改进的具体分析第37-38页
    5.2 《体味文化》的教学过程第38-41页
    5.3 《体味文化》的教学反思第41-43页
结语第43-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致谢第47-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B细胞负载DRibbles抗原诱导初始T细胞应答及其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下一篇:动词“想”、“以为”、“认为”的差异及其对外汉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