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小学课堂管理策略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1-17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2页 |
(二)实践意义 | 第12-13页 |
三、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一)国外课堂管理研究概述 | 第13-14页 |
(二)国内课堂管理研究概述 | 第14-15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一)文献分析法 | 第15-16页 |
(二)问卷调查法 | 第16页 |
(三)课堂观察法 | 第16页 |
(四)访谈法 | 第16-17页 |
第一章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 | 第17-20页 |
一、概念的界定 | 第17-18页 |
(一)课堂 | 第17页 |
(二)课堂管理 | 第17-18页 |
二、人本主义理论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小学课堂管理现状及结果分析 | 第20-31页 |
一、小学课堂管理现状 | 第20-21页 |
(一)调查对象 | 第20页 |
(二)调查方法 | 第20页 |
(三)问卷设计 | 第20-21页 |
1.教师问卷的设计 | 第20页 |
2.学生问卷的设计 | 第20-21页 |
二、当前小学课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21-27页 |
(一)课堂管理观念落后,忽视小学生自主性的培养 | 第21-22页 |
(二)课堂中缺乏互动,束缚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 第22-23页 |
(三)教师处理问题方式不当,促使师生关系紧张 | 第23-24页 |
(四)教师教学方式单一,不易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 第24-25页 |
(五)小学课堂问题行为多样化 | 第25-27页 |
三、小学课堂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7-31页 |
(一)学校制度不完善,教师管理观念相对落后 | 第27页 |
(二)学生的自我奴化 | 第27-28页 |
(三)社会对教师期望过高 | 第28页 |
(四)单一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 第28-29页 |
(五)受环境方面影响 | 第29-31页 |
1.学校环境 | 第29页 |
2.家庭环境 | 第29-30页 |
3.社会环境 | 第30-31页 |
第三章 以人为本的小学课堂管理实施策略 | 第31-37页 |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使课堂管理人本化 | 第31-32页 |
(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 第31页 |
(二)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 第31页 |
(三)教师要树立正确的纪律观 | 第31-32页 |
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加强课堂教学效果 | 第32-33页 |
(一)提高技能,让学生“动”起来 | 第32-33页 |
1.帮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想动” | 第32页 |
2.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敢动” | 第32页 |
3.加强与学生的课堂沟通和交流,与学生“互动” | 第32-33页 |
(二)以人为本,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 | 第33页 |
三、改善环境,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 第33-35页 |
(一)完善小学生课堂教学环境,实现“以人为本” | 第34-35页 |
1.改善小学课堂的物理环境 | 第34页 |
2.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准则 | 第34-35页 |
3.要信任学生、赏识学生 | 第35页 |
(二)创设小学生学习的家庭环境 | 第35页 |
四、培养学生自主的管理能力 | 第35-37页 |
(一)师生间的情感沟通阶段 | 第35-36页 |
(二)学生主动参与管理阶段 | 第36页 |
(三)学生自主管理阶段 | 第36-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附录A | 第40-42页 |
附录B | 第42-44页 |
附录C | 第44-45页 |
附录D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作者简历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