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油料作物论文--大豆论文

大豆重要农艺性状的QTL分析及qoilF-1的精细定位研究

摘要第8-10页
英文摘要第10-11页
1 前言第13-28页
    1.1 大豆在我国国民生产中的重要性第13页
    1.2 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第13-20页
        1.2.1 分子标记的发展第13-17页
        1.2.2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的应用第17页
        1.2.3 遗传图谱的构建第17-20页
    1.3 大豆QTL定位研究进展第20-25页
        1.3.1 QTL定位原理第21页
        1.3.2 QTL定位方法第21-23页
        1.3.3 大豆重要农艺性状的QTL定位研究进展第23-25页
    1.4 QTL精细定位第25-26页
    1.5 回交导入系第26页
    1.6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6-27页
    1.7 技术路线第27-28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8-33页
    2.1 试验材料第28页
        2.1.1 群体亲本第28页
        2.1.2 分离群体第28页
    2.2 实验方法第28-33页
        2.2.1 田间设计第28页
        2.2.2 农艺性状调查方法第28-29页
        2.2.3 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测定方法第29页
        2.2.4 利用CTAB法提取大豆叶片DNA第29-30页
        2.2.5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方法第30页
        2.2.6 SSR分子标记检测方法第30-31页
        2.2.7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第31-32页
        2.2.8 精细定位的策略第32-33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3-56页
    3.1 表现型数据的统计分析第33-35页
    3.2 相关性分析第35-39页
        3.2.1 不同世代群体籽粒蛋白含量的分析第35-37页
        3.2.2 不同世代群体籽粒油分含量的分析第37-39页
        3.2.3 蛋白质含量与其它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第39页
        3.2.4 脂肪含量与其它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第39页
    3.3 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第39-54页
        3.3.1 SSR引物的多态性筛选第39-44页
        3.3.2 遗传背景回复率分析第44-47页
        3.3.3 遗传图谱构建第47-49页
        3.3.4 大豆重要农艺性状的QTL定位第49-54页
    3.4 精细定位结果第54-56页
4 讨论第56-61页
    4.1 研究亲本第56页
    4.2 定位群体的优势第56-57页
        4.2.1 初级定位群体的优势第56-57页
        4.2.2 精细定位群体的优势第57页
    4.3 不同世代大豆蛋白质、脂肪含量与其他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第57-58页
    4.4 QTL定位第58-59页
        4.4.1 QTL定位方法第58页
        4.4.2 QTL初级定位第58-59页
        4.4.3 QTL精细定位第59页
    4.5 控制大豆重要性状的QTL定位结果比较第59-61页
5 结论第61-62页
致谢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7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体育教师语言反馈类型与学生积极情感激发的关系研究
下一篇: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无功功率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