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房屋建筑设备论文--空气调节、采暖、通风及其设备论文

面向家用空调变径节流短管内R-22流动特性的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符号表第11-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6页
    1.1 引言第13-15页
    1.2 空调节流原理的简介第15-18页
        1.2.1 毛细管的工作原理第16-17页
        1.2.2 节流短管的工作原理第17-18页
    1.3 短管节流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23页
        1.3.1 短管节流特性的实验研究现状第18-22页
        1.3.2 短管节流制冷剂流量特性的数学模型研究现状第22-23页
    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第23-26页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3-24页
        1.4.2 主要工作内容第24-26页
第二章 变径短管双向节流制冷剂流量特性实验研究第26-47页
    2.1 变径短管结构第26-30页
        2.1.1 变径短管的结构参数第26-27页
        2.1.2 流体力学分析第27-30页
    2.2 实验系统第30-34页
        2.2.1 流量测试实验原理图第30-33页
        2.2.2 测试工况及流程第33-34页
    2.3 实验结果分析第34-45页
        2.3.1 上游过冷度的影响第34-41页
        2.3.2 上游压力的影响第41-43页
        2.3.3 下游压力的影响第43-44页
        2.3.4 几何结构的影响第44-45页
    2.4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三章 替换变径短管后空调系统的循环性能研究第47-67页
    3.1 引言第47-49页
    3.2 实验系统第49-56页
        3.2.1 空调系统第49-52页
        3.2.2 空气焓差实验室的原理第52-54页
        3.2.3 测试工况及流程第54-56页
    3.3 实验结果分析第56-65页
        3.3.1 流量测试结果分析第56-57页
        3.3.2 短管尺寸对空调循环性能的影响第57-60页
        3.3.3 注液量对空调循环性能的影响第60-61页
        3.3.4 变工况对空调循环性能的影响第61-65页
        3.3.5 变径节流短管成本分析第65页
    3.4 本章小结第65-67页
第四章 变径短管双向节流制冷剂流量计算模型研究第67-76页
    4.1 引言第67-68页
    4.2 特定工况下的基准模型第68-71页
        4.2.1 基准模型的构建第68-70页
        4.2.2 无量纲系数的确定第70-71页
        4.2.3 回归模型第71页
    4.3 变工况下的通用模型第71-73页
        4.3.1 通用模型的构建第71-72页
        4.3.2 修正系数的确定第72-73页
        4.3.3 回归模型第73页
    4.4 模型验证与分析第73-74页
    4.5 本章小结第74-76页
结论与展望第76-79页
    一、结论第76-77页
    二、展望第77-79页
参考文献第79-85页
攻读硕士学位区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5-86页
致谢第86-87页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稻MGD同源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
下一篇:多孔纳米结构高效双功能催化剂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