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动力电池包的散热仿真分析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电动汽车的发展 | 第10-11页 |
1.2 动力电池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车用锂离子电池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1.3.1 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 | 第12-14页 |
1.3.2 锂离子电池存在的安全问题 | 第14页 |
1.3.3 锂离子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研究 | 第14-18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1页 |
第二章 锂离子电池试验研究与物理参数获取 | 第21-36页 |
2.1 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指标 | 第21-22页 |
2.2 锂离子电池的生热机理 | 第22-23页 |
2.3 锂离子电池试验研究 | 第23-30页 |
2.3.1 试验电池参数 | 第24-25页 |
2.3.2 试验设备 | 第25-28页 |
2.3.3 试验步骤 | 第28-30页 |
2.4 试验结果分析 | 第30-34页 |
2.5 锂离子单体电池的热物性参数 | 第34-3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锂离子电池单体热效应模型建立与验证 | 第36-44页 |
3.1 锂离子电池数值模拟的必要性 | 第36页 |
3.2 热效应模型仿真分析方法 | 第36-40页 |
3.3 锂离子电池单体热效应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 第40-43页 |
3.3.1 电池单体热效应模型建立与参数设置 | 第40-41页 |
3.3.2 仿真验证结果 | 第41-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锂离子电池包散热结构分析 | 第44-68页 |
4.1 锂离子电池包温度场稳态仿真设置 | 第44-47页 |
4.1.1 锂离子电池包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44-45页 |
4.1.2 网格划分 | 第45-46页 |
4.1.3 计算模型的选择 | 第46-47页 |
4.1.4 材料参数定义 | 第47页 |
4.1.5 边界条件设置 | 第47页 |
4.1.6 仿真求解器的选择 | 第47页 |
4.2 影响电池包散热效果的因素分析 | 第47-61页 |
4.2.1 电池模块单体的数目的影响 | 第47-51页 |
4.2.2 进出风口数量的影响 | 第51-59页 |
4.2.3 进出风口形状的影响 | 第59-61页 |
4.3 强制冷却分析 | 第61-6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五章 电池包散热结构改进分析 | 第68-78页 |
5.1 侧面进出风模型散热分析 | 第68-72页 |
5.2 改进模型 | 第72-73页 |
5.2.1 几何模型 | 第72-73页 |
5.2.2 网格模型 | 第73页 |
5.3 改进结果 | 第73-77页 |
5.3.1 温度场分布情况 | 第73-76页 |
5.3.2 改进结果 | 第76-7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附件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