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9-16页 |
| 1.1 述情障碍概述 | 第9-11页 |
| 1.1.1 述情障碍的概念与内涵 | 第9-10页 |
| 1.1.2 述情障碍的测量 | 第10-11页 |
| 1.2 述情障碍的发生机制 | 第11-13页 |
| 1.2.1 述情障碍的遗传机制 | 第11页 |
| 1.2.2 述情障碍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 第11-12页 |
| 1.2.3 述情障碍的社会机制 | 第12-13页 |
| 1.3 述情障碍与面部表情识别 | 第13-15页 |
| 1.3.1 面部表情与面部表情识别的定义 | 第13-14页 |
| 1.3.2 述情障碍与面部表情识别的相关研究 | 第14-15页 |
| 1.4 述情障碍与执行功能 | 第15-16页 |
| 2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16-18页 |
| 2.1 问题提出 | 第16-17页 |
| 2.2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 2.3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 3 实验一:述情障碍个体对面部表情识别的特征研究 | 第18-27页 |
| 3.1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 3.2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 3.2.1 被试 | 第18页 |
| 3.2.2 实验工具材料 | 第18-19页 |
| 3.2.3 实验设计与程序 | 第19-20页 |
| 3.2.4 面部表情命名任务的计分方式 | 第20页 |
| 3.2.5 实验数据收集与处理 | 第20页 |
|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0-26页 |
| 3.3.1 面部表情命名 | 第20-23页 |
| 3.3.2 面部表情评定 | 第23-26页 |
| 3.3.3 述情障碍个体在面部表情命名任务与评定任务上的得分差异 | 第26页 |
| 3.4 讨论 | 第26-27页 |
| 4 实验二:述情障碍个体执行功能受损的实验研究 | 第27-32页 |
| 4.1 研究目的 | 第27页 |
| 4.2 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 4.2.1 被试 | 第27页 |
| 4.2.2 实验工具材料 | 第27页 |
| 4.2.3 实验设计与程序 | 第27-28页 |
| 4.2.4 实验数据收集与处理 | 第28页 |
|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8-32页 |
| 4.3.1 Stroop任务反应正确率分析 | 第28-29页 |
| 4.3.2 Stroop任务反应时分析 | 第29-31页 |
| 4.3.3 述情障碍个体Stroop任务反应正确率、反应时分析 | 第31-32页 |
| 4.4 讨论 | 第32页 |
| 5 总讨论 | 第32-35页 |
| 5.1 述情障碍个体面部表情识别的特征 | 第33-34页 |
| 5.2 述情障碍个体的执行功能受损表现 | 第34页 |
|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34-35页 |
| 6 结论 | 第35-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6-42页 |
| 附录 | 第42-48页 |
| 致谢 | 第48-50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