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筋骨并重论PVP术后继发临椎骨折与椎间盘退变相关性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12-21页 |
第一节 中医传统理论对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认识 | 第12-13页 |
一、骨质疏松症的历史沿革 | 第12页 |
二、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中医病机 | 第12-13页 |
第二节 椎间盘退变的病因病机 | 第13-14页 |
第三节 "筋骨并重"的理论思想 | 第14-15页 |
一、筋骨关系 | 第14页 |
二、"筋骨并重"理念及临床应用 | 第14-15页 |
第四节 椎体成形术后继发临椎骨折的流行病学 | 第15-16页 |
第五节 椎体成形术后继发临椎骨折的风险因素 | 第16-20页 |
一、骨质疏松症的自然病程 | 第16页 |
二、年龄、性别及体重指数影响 | 第16页 |
三、术前椎体骨折数目及严重程度 | 第16-17页 |
四、骨水泥因素 | 第17-18页 |
五、椎体复位情况 | 第18-19页 |
六、单侧与双侧穿刺术式的差异 | 第19页 |
七、终板损伤及椎间盘病变或退变 | 第19-20页 |
八、躯干肌功能 | 第20页 |
九、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 第20页 |
第六节 邻近椎体强化术 | 第20-21页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21-27页 |
第一节 研究对象 | 第21-22页 |
一、资料来源 | 第21页 |
二、选取标准 | 第21页 |
三、排除标准 | 第21页 |
四、剔除标准 | 第21页 |
五、样本量 | 第21页 |
六、分组情况 | 第21页 |
七、继发骨折诊断标准 | 第21页 |
八、继发临椎骨折的类型 | 第21-22页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一、手术准备 | 第22页 |
二、观察时间 | 第22页 |
三、实验方法 | 第22页 |
四、观察指标及影像评估 | 第22-23页 |
第三节 统计学分析 | 第23页 |
第四节 研究结果 | 第23-27页 |
第三章 讨论 | 第27-30页 |
第一节 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继发临椎骨折 | 第27页 |
第二节 椎间盘退变的生物力学 | 第27-28页 |
第三节 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对邻近椎间盘影响 | 第28页 |
第四节 "筋骨并重"的医学理念与脊柱的力学平衡 | 第28-30页 |
结语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6页 |
附录 | 第36-41页 |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41-42页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