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焊接、金属切割及金属粘接论文--加压焊论文

超高强铝合金非对称回填式FSSW成形特征与接头组织性能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15-29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5-16页
    1.2 常规FSSW研究进展第16-22页
        1.2.1 界面形貌与微观组织第16-20页
        1.2.2 材料流动行为第20-21页
        1.2.3 焊具设计与工艺优化第21-22页
    1.3 回填式FSSW研究进展第22-27页
        1.3.1 焊点成形第24-25页
        1.3.2 焊接热循环与微观组织第25-26页
        1.3.3 焊接工艺与接头力学性能第26-27页
    1.4 本文研究内容第27-29页
第2章 试验材料与研究方法第29-37页
    2.1 试验材料及设备第29-32页
        2.1.1 试验材料第29-31页
        2.1.2 试验设备第31-32页
    2.2 焊接试验方法第32-33页
        2.2.1 常规FSSW试验第32-33页
        2.2.2 点固式FSSW试验第33页
        2.2.3 回填式FSSW试验第33页
    2.3 微观组织分析第33-34页
        2.3.1 光学显微镜分析第33-34页
        2.3.2 扫描电镜分析第34页
        2.3.3 透射电镜分析第34页
    2.4 力学性能测试第34-35页
        2.4.1 拉剪性能测试第34-35页
        2.4.2 显微硬度测试第35页
    2.5 焊接热循环测量第35-37页
第3章 不同FSSW方法对比试验研究第37-62页
    3.1 引言第37页
    3.2 带匙孔FSSW研究第37-46页
        3.2.1 常规FSSW第37-42页
        3.2.2 点固式FSSW第42-46页
    3.3 回填式FSSW研究第46-60页
        3.3.1 对称回填式FSSW第46-54页
        3.3.2 非对称回填式FSSW第54-60页
    3.4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4章 非对称回填式FSSW温度场及流场研究第62-87页
    4.1 引言第62页
    4.2 数值分析模型的建立第62-70页
        4.2.1 刚-塑性有限元控制方程第62-64页
        4.2.2 几何模型及网格划分第64-65页
        4.2.3 材料模型及边界条件第65-67页
        4.2.4 摩擦模型第67-68页
        4.2.5 模型验证第68-70页
    4.3 模拟结果及分析第70-83页
        4.3.1 焊接温度场及热循环第70-79页
        4.3.2 材料流动行为第79-80页
        4.3.3 材料变形行为第80-83页
    4.4 焊点形貌及微观组织预测第83-85页
        4.4.1 焊点形貌预测第83-84页
        4.4.2 微观组织预测第84-85页
    4.5 本章小结第85-87页
第5章 非对称回填式FSSW焊点形貌特征及微观组织演变规律第87-113页
    5.1 引言第87页
    5.2 焊点形貌特征及形成机制第87-93页
        5.2.1 搅拌套扎入深度对焊点形貌的影响第87-89页
        5.2.2 焊具转速对焊点形貌的影响第89-91页
        5.2.3 搅拌套运动速率对焊点形貌的影响第91-93页
    5.3 接头微观组织演变规律及形成机制第93-111页
        5.3.1 共晶组织及液化裂纹第93-98页
        5.3.2 晶粒形态第98-102页
        5.3.3 位错及沉淀相第102-111页
    5.4 本章小结第111-113页
第6章 非对称回填式FSSW接头力学性能及工艺优化第113-132页
    6.1 引言第113页
    6.2 非对称回填式FSSW接头力学性第113-124页
        6.2.1 显微硬度分布特征第113-116页
        6.2.2 拉剪性能变化规律第116-124页
    6.3 非对称回填式FSSW工艺优化第124-130页
        6.3.1 优化方法与试验设计第124-126页
        6.3.2 响应模型的建立及其精度分析第126-128页
        6.3.3 工艺参数优化第128-129页
        6.3.4 优质接头形成机制第129-130页
    6.4 本章小结第130-132页
结论第132-134页
创新点第134-135页
参考文献第135-146页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46-149页
致谢第149-150页
个人简历第150页

论文共1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MMC的三相四线制STATCOM交流侧控制策略及保护的研究
下一篇:儿童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功能性训练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