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10-12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意义 | 第11-12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2-24页 |
2.1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2-14页 |
2.1.1 社会交换理论 | 第12页 |
2.1.2 双因素理论 | 第12-13页 |
2.1.3 情绪认知评价理论 | 第13页 |
2.1.4 情感事件理论 | 第13-14页 |
2.2 工作场所不文明行为的研究动态 | 第14-17页 |
2.2.1 工作场所不文明行为的概念及特征 | 第14-15页 |
2.2.2 工作场所不文明行为的测量 | 第15页 |
2.2.3 工作场所不文明行为的前因变量 | 第15-16页 |
2.2.4 工作场所不文明行为的消极后果 | 第16-17页 |
2.3 工作满意度 | 第17-20页 |
2.3.1 工作满意度的概念 | 第17-18页 |
2.3.2 工作满意度的维度及测量 | 第18-19页 |
2.3.3 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 第19-20页 |
2.4 大五人格 | 第20-21页 |
2.4.1 大五人格模型简述 | 第20-21页 |
2.5 工作场所不文明行为、工作满意度与大五人格的关系研究. | 第21-24页 |
2.5.1 工作场所不文明行为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研究 | 第21-22页 |
2.5.2 工作场所不文明行为与人格的关系研究 | 第22页 |
2.5.3 大五人格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研究 | 第22-24页 |
3 假设的提出 | 第24-30页 |
3.1 已有研究的局限 | 第24-25页 |
3.2 研究假设及理论依据 | 第25-30页 |
4 研究设计 | 第30-34页 |
4.1 研究工具 | 第30-31页 |
4.1.1 工作场所不文明行为量表 | 第30页 |
4.1.2 工作满意度量表 | 第30-31页 |
4.1.3 大五人格问卷 | 第31页 |
4.2 研究对象 | 第31-32页 |
4.3 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 | 第32-34页 |
4.3.1 数据收集方法 | 第32-33页 |
4.3.2 数据分析方法 | 第33-34页 |
5 研究结果 | 第34-46页 |
5.1 信度及效度分析 | 第34页 |
5.2 工作场所不文明行为的现状 | 第34-35页 |
5.3 工作场所不文明行为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比较 | 第35-38页 |
5.4 工作场所不文明行为、工作满意度、大五人格的相关分析 | 第38-40页 |
5.5 回归分析 | 第40-46页 |
5.5.1 工作场所不文明行为、大五人格与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回归分析 | 第40-41页 |
5.5.2 大五人格对不文明行为—工作满意度关系的调节效应分析 | 第41-46页 |
6 讨论 | 第46-55页 |
6.1 实证结果分析 | 第46-51页 |
6.1.1 工作场所不文明行为的现状 | 第46-47页 |
6.1.2 工作场所不文明行为经历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 第47-48页 |
6.1.3 工作场所不文明行为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 第48-49页 |
6.1.4 人格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 第49-50页 |
6.1.5 大五人格对工作场所不文明行为与工作满意度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 | 第50-51页 |
6.2 管理启示 | 第51-53页 |
6.3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53页 |
6.4 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 第53-55页 |
7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4页 |
附录 | 第64-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