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游戏的自由价值探析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25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10-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页 |
三、关键词界定 | 第12-16页 |
四、文献综述 | 第16-24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第一章 游戏的自由本质 | 第25-35页 |
第一节 从游戏的起源看其自由本质 | 第25-28页 |
一、“游戏”辞源中的自由 | 第25-26页 |
二、游戏的自由消遣起源说 | 第26-28页 |
第二节 游戏主体的自由本质 | 第28-35页 |
一、儿童是游戏的主体 | 第28-29页 |
二、儿童是自由者 | 第29-32页 |
三、儿童在游戏中的自由 | 第32-35页 |
第二章 游戏的自由价值 | 第35-59页 |
第一节 游戏是儿童存在的根本方式 | 第35-40页 |
一、何谓“存在”? | 第35-37页 |
二、儿童的存在即自由 | 第37-38页 |
三、游戏——儿童的自由存在方式 | 第38-40页 |
第二节 游戏能满足儿童自由类本性的需求 | 第40-43页 |
一、自由:儿童的类本性 | 第40-41页 |
二、游戏之于儿童的自由类本性 | 第41-43页 |
第三节 游戏是自由精神的根本体现 | 第43-50页 |
一、自由精神的内涵 | 第43-46页 |
二、儿童游戏文化初探 | 第46-48页 |
三、游戏精神与人文自由的永恒相依 | 第48-50页 |
第四节 游戏是儿童的生活体验方式 | 第50-59页 |
一、生活意义的体验 | 第50-52页 |
二、主体性发展的需求 | 第52-54页 |
三、社会性发展需求 | 第54-55页 |
四、自由创造的需求 | 第55-59页 |
第三章“泛游戏化”:幼儿游戏自由价值流失 | 第59-67页 |
第一节 浅析“泛游戏化” | 第59-64页 |
一、何为“泛游戏化”现象? | 第59-60页 |
二、游戏如何被泛化? | 第60-64页 |
第二节 泛游戏化现象的背后 | 第64-67页 |
一、教育与游戏的相遇 | 第64-65页 |
二、两种课程观之下的幼儿游戏辨析 | 第65-67页 |
第四章 游戏自由价值的回归 | 第67-76页 |
第一节 两类游戏价值辩证统一 | 第67-71页 |
一、游戏自由价值的凸显与回归 | 第67-69页 |
二、游戏教育价值的隐性化 | 第69-70页 |
三、两种游戏价值的统一 | 第70-71页 |
第二节 教师游戏指导观念的转向 | 第71-76页 |
一、实现儿童自主化 | 第71-72页 |
二、教师角色的自觉有效化 | 第72-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一、专著、编著类 | 第76-77页 |
二、期刊类 | 第77-78页 |
三、学位论文类 | 第78-79页 |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