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多路阀发展概述 | 第10-14页 |
1.2.1 多路阀发展历程 | 第10-12页 |
1.2.2 多路阀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2-14页 |
1.2.3 多路阀发展趋势 | 第14页 |
1.3 双阀芯电液比例多路阀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1 双阀芯电液比例多路阀控制系统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2 双阀芯电液比例多路阀特性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4 PIV可视化技术应用 | 第16-17页 |
1.5 课题来源与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1.5.1 课题来源 | 第17页 |
1.5.2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1.5.3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2章 双阀芯电液比例多路阀流场分析 | 第19-45页 |
2.1 引言 | 第19页 |
2.2 双阀芯电液比例多路阀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 第19-20页 |
2.3 流场数值模拟概述 | 第20-24页 |
2.3.1 物理模型基本方程 | 第21-22页 |
2.3.2 湍流参数计算 | 第22-24页 |
2.4 双阀芯电液比例多路阀仿真建模与边界条件设定 | 第24-26页 |
2.4.1 仿真建模与网格划分 | 第24-25页 |
2.4.2 计算条件与边界条件设定 | 第25-26页 |
2.5 双阀芯电液比例多路阀主阀流场仿真分析 | 第26-37页 |
2.5.1 主阀进口节流仿真分析 | 第26-31页 |
2.5.2 主阀出口节流仿真分析 | 第31-37页 |
2.6 双阀芯电液比例多路阀先导阀流场仿真分析 | 第37-43页 |
2.6.1 先导阀流场仿真结果分析 | 第37-38页 |
2.6.2 阀口开度对先导阀流场分布影响 | 第38-41页 |
2.6.3 入口流量对先导阀流场分布影响 | 第41-43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3章 双阀芯电液比例多路阀阀口特性分析 | 第45-61页 |
3.1 引言 | 第45页 |
3.2 双阀芯电液比例多路阀阀口面积数学解析 | 第45-49页 |
3.2.1 主阀阀口面积数学解析 | 第45-47页 |
3.2.2 先导阀阀口过流面积计算 | 第47-49页 |
3.3 电液比例多路阀阀口压降特性分析 | 第49-52页 |
3.3.1 主阀阀口压降特性分析 | 第49-51页 |
3.3.2 先导阀阀口压降特性分析 | 第51-52页 |
3.4 双阀芯电液比例多路阀流量系数分析 | 第52-56页 |
3.4.1 主阀流量系数分析 | 第52-54页 |
3.4.2 先导阀流量系数分析 | 第54-56页 |
3.5 双阀芯电液比例多路阀稳态液动力分析 | 第56-59页 |
3.5.1 主阀稳态液动力分析 | 第57-58页 |
3.5.2 先导阀稳态液动力分析 | 第58-5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4章 双阀芯电液比例多路阀主阀流场实验研究 | 第61-75页 |
4.1 引言 | 第61页 |
4.2 相似理论与相似计算 | 第61-63页 |
4.2.1 相似准则 | 第61-62页 |
4.2.2 实验模型相似计算 | 第62-63页 |
4.3 实验系统简介 | 第63-68页 |
4.3.1 液压传动系统 | 第63-65页 |
4.3.2 数据采集系统 | 第65-66页 |
4.3.3 PIV系统 | 第66-68页 |
4.4 实验结果分析 | 第68-73页 |
4.4.1 不同阀口开度主阀内部流场分析 | 第69-71页 |
4.4.2 不同入口流量主阀内部流场分析 | 第71-72页 |
4.4.3 压降特性实验分析 | 第72-7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结论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